■记者 魏乐钇
随着台风“烟花”逼近,萧山迎来一次大风降雨过程,进化等南部各镇出现了积水现象。昨日,萧山发布抖音公众号后台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留言:“我是一名2019年退伍军人,希望可以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参与抗洪。”紧接着,萧山日报平台公众号、抖音后台涌入数十条留言:“现在就能上,算我一个!”“我身体素质较好,希望可以参与抗洪。”……一时间,不少企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纷纷请缨,主动要求加入防汛一线。
记者根据后台留言电话联系上了32岁的王涛先生。他说:“我是湖南长沙人,来萧山已经10年了,萧山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萧山人民的印象是热情好客,现在南部村镇出现险情,不少老人儿童需要转移,我是年轻人,身体素质不错,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战斗。”
汛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热心的市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保卫家园、人人有责的责任担当。
村民和货拉拉司机组成抗洪“最佳拍档”
■记者 靳林杰 黄婷
7月24日,进化镇天乐村村民徐超正在上班,通过视频看到家乡发生险情,他决定回家抗灾。徐超通过货拉拉下单一辆卡车,带着200包沙袋、2车黄泥赶回进化。货拉拉司机陈鹏飞接单后来到进化,发现沙袋是用来抗洪的,卸下沙袋,决定留下来做一名志愿者,和徐超组成“最佳拍档”一起抗洪。
“我负责灌装沙袋,鹏飞负责运输。”徐超说,他通过朋友圈召集志愿者一起灌装沙袋,没想到有很多人联系,后来他和4名村民一起在家里灌装沙袋。司机陈鹏飞开着卡车到各个受灾村庄运送沙袋,“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留下来帮助老百姓,没想到一呆就是一天。”
记者见到徐超、陈鹏飞时,两人正带着沙袋前往裘家坞村。由于部分道路积水,一般车辆无法通行,记者便搭乘陈鹏飞的卡车,先后到达裘家坞村、吉山村、华家垫村,一直到晚上10点,在救灾安置点吃上一口方便面,把记者送到镇政府后,陈鹏飞才驱车赶回萧山。
一叶小舟救出10多个村民
■记者 盛凤琴
受台风“烟花”外围影响,7月23日夜间至7月24日白天萧山连续强降雨,进化镇王家闸村张家桥自然村部分点位的水位已经淹没了道路,很多住户受困无法出门,特别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从现场发来的视频中可以看出,积水较深的地方已经到一楼窗户。
危难关头,出现了一个逆行而上的背影。上午11点左右,村民叶会尧撑着自家的小船不断往返村民家中,把很多受困群众一一接出,送往村内安全点……
叶会尧的女婿傅鑫鑫告诉记者:“小船是自家买来备用的,没想到这次派上了大用场。老丈人今年61岁,是个热心人,他作为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疫情期间,他还报名参加了防疫志愿者。”
截至记者发稿时,叶会尧依旧在救援一线,短短2个多小时,他已经救出10多个村民,大多数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因为小船每次只能接送一名群众,为了救援更多村民,叶会尧父子俩轮流上阵。
叶会尧的女婿说:“所有被救人员村里已经妥善安置。还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不愿意出来,老丈人还在做思想工作,救援还在继续。”
争分夺秒救援独居老人16名
■通讯员 梁斌
7月24日上午7点,进化镇居家养老服务站邵尧娟和詹娜华分别接到华家垫村村干部打来求救电话称,村里山洪暴发,16名独居老人被洪水困在家里。老人们的房屋多为泥砖结构,大多年代已久,经洪水冲击和积水浸泡后非常危险,必须将老人们尽快转移到安全地方。
邵尧娟接到电话后,立即让老公将她送到救险地点。而此时,她家里的地下室和一楼已经开始进水。她却顾不上,只想着快点去救人。詹娜华接到电话后,顾不上洗漱和吃饭,也是让老公赶紧开车送她到华家垫村。
吾爱吾老服务中心主管汤佳琪、邵尧娟和詹娜华与村干部首先来到70岁独居老人叶丽珍家里,发现老人的家已被洪水围困到1米多水深,情况十分危急。汤佳琪找来一架梯子放在墙头,和村干部通过梯子进入家中,奋力将门打开后,汤佳琪一把将老人背在背上,在众人帮助下,一步一步将老人背到安全地带。
华家垫村还有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15名,大家一起,搀的搀,扶的扶,将15名老人安全转移到村委会。
宁围筑起红色防线
■实习生 姚嘉依
为全力打好迎战台风“烟花”攻坚战,宁围街道积极做好物资、人员、应急等准备,严格落实防汛防台各项措施,筑起一道红色防线。
预报预警、排查隐患,应急处置、转稳疏散,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宁围党员的身影。宁围街道宁牧村党员李仁良主动请缨参与抗台工作,并接受了宁都花园隐患点的排查任务,一户户走访一户户排查。
家住宁税北苑的年轻党员陈涛和退伍老兵沈巨金第一时间请愿加入社区党总支志愿服务队伍。7月24日晚上,两人穿着志愿者衣服,从绿化带巡查到充电桩,从屋顶到楼道,默默守护小区居民的安全。
“宁聚力”党员志愿服务队在行动。“宁聚力”志愿者服务团队来到金二社区、水博社区、金一社区、顺坝村,在党组织带领下,进行防汛抗台各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筑牢河堤 他们通宵达旦守护永兴河
■记者 项亚琼 童志辉 周珂
通讯员 王军良 沈镇 王新江
永兴河在萧山境内全长31.5千米,流域面积99.63平方千米,流经楼塔、河上、戴村等镇,至义桥镇罗幕村入浦阳江。《萧山县志》记载,自公元1143年至1948年的806年间,永兴河共发生大水灾59次。因此,永兴河两岸老百姓深知,守住永兴河在当地防洪防汛中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
随着台风“烟花”逐渐临近,河上镇严防死守永兴河。自24日起,全镇组织多方力量对永兴河两岸15公里开展50米一岗巡塘、永兴河堤岸加高加固工作。
“一二三,加油!”风雨中,借着河两岸路灯发出的光亮,以及来往运输防洪物资车辆射出的灯光,广大民兵沿着永兴河铺帆布、铲泥土、抬沙包,争分夺秒与洪水抢速度,在河两岸筑起一道近1米高的防洪堤。
24日凌晨2点,雨势颇急,面对永兴河水位暴涨,中铁建大桥局、中建八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人武部等单位共300余人陆续加入到应急队伍中来,连夜奋战加固永兴河堤塘。河上镇落实党员干部50米一人彻夜驻守巡查,努力减少台风“烟花”造成的影响。
41岁的蒋良飞是众联村党委委员,他已连续工作近24小时。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中透露着欣慰,因为他和巡河员第一时间发现了2处安全隐患。据统计,截至昨日12时,河上镇累计出动人员3286人次,使用编织袋6.1万只、铁锹700把、挖机25台、水泵49台、大巴车5辆、工程车41辆。
戴村镇和楼塔镇也通宵达旦守护永兴河。戴村镇组织武警、民兵、巡防队员成立突击队,连续奋战6个多小时,补强了永兴河堤坝薄弱段。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险情,戴村在部分地段拉起警戒线,党员干部50米一人彻夜驻守,25日又安排党员干部巡防。昨日中午,楼塔镇已落实溪堤巡查人员250多人,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巡查人员60多人,每百米有一人巡防。临溪的萧南村,24日已有20多户农户家中进水,镇村干部对相应群众进行劝离,并将受灾农户全部转移。24日晚10时,在收到区农业农村局的抢险物资后,镇村干部指挥抛石,并与抢险队伍一道制作沙袋,直至凌晨2点,塌方地段已加固完成。
铁军担当 他们连续作战护平安
■通讯员 沥家园
面对台风“烟花”带来的狂风暴雨,瓜沥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积极开展属地巡逻、隐患排查、人员转移、积水消除、树木加固、沟渠清理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铁军担当。截至25日18点,全镇全面启用镇、村社各避灾场所,共转移安置群众3879人,消除积水73处。
南大房社区是瓜沥镇此次重点管控的一个老旧小区,老旧房屋偏多、独居老人较多。24日晚,社区书记王美娟带领社区干部,在镇领导、联村干部调度下,联同城管、派出所民警、志愿者等20余人,连夜转移危旧房户人员、独居老人等251人,持续工作到深夜12点。
解放村通过“沥家园”平台发布消息招募应急抢险队员,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报名。第一个报名的村民陈建国说:“村里有需要,我们党员理应冲锋在前。”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只要一接到消息,陈建国和队员们就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全力保障河道通畅、避免农田受淹。
机关干部冯伟岗接到短信通知后,立即赶到所联的塘上社区报到,第一时间掌握社区具体情况。塘上社区有危旧房户和独居老人共107人。冯伟岗和社区干部们对照摸底情况一家家上门告知、一个个安全转移,一直奋战到深夜12点半。
於家溇路与航坞路交叉口处大树吹倒、商贸路中间段树枝被风折断……25日上午7:35,芭蕉砚社区书记赵阳、镇城建办主任李雪峰先后将发现的安全隐患上传到瓜沥镇城市长效管理微信群后,瓜沥镇保洁站站长沈如根第一时间派人前往处理。仅过了半小时,就处理完毕。
紧急施救 他们抬着轮椅下山转移群众
■记者 蒋超 通讯员 杨勇
“快,快,快!我们抓紧时间!”7月24日中午11点40分,河上派出所所长任伟和副所长陈楼中在赶赴东山村的路上,碰到两名步履匆匆的村干部:“有两位群众受困家里等待救援,但不能背,只能抬着出来!”
原来,这是一对老年夫妻,老爷爷还能自己走一走,老奶奶由于得了软骨病,只能坐在轮椅上。闻言,两人立刻和村干部一起前往救援。
被困群众家住山上,路上颇急的水流混着泥沙,还裹挟着大大小小的石块,一不小心就容易打滑摔倒。“大妈,我们给你穿上雨衣,抬着你下山!”到达目的地后,一行人分工明确,由一位村干部探路,排除下山路上的险情,任伟、陈楼中和救援队员傅迪标则合力抬着老太太和轮椅,小心地往前走。三五百米的路,大家步履维艰,一行人终于安全到达山下,把两位老人安顿下来。
“最危险的时候,还好有警察!谢谢你们!”这是被转移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当天下午2点半,河上派出所教导员项焕军带领队伍及搜救装备,巡查到河上镇下门村路口时,发现有10余名群众被困在山脚。项焕军当即组织在场警力实施救援。救生艇一次只能乘坐2人,项焕军和队员们持续了近30分钟、运送了来回6趟,终于将被困群众成功转移到安全地点。
这两天,河上派出所100余名民辅警倾巢出动参与救援。在区公安分局安排下,巡特警大队20位增援队员也到达河上,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向险而行 他们为受困群众带来希望
■记者 蒋超
7月24日下午2点05分,汤灿杰所在的萧山消防救援站1车正在进化镇华家垫村进行群众疏散任务时,接到现场派出所民警求助称,进化镇太平桥村岭下沈一户人家中有人突发心脏病急需送医救助。此时,村里主干道被淹,救护车无法驶入,希望车身底盘较高的消防车辆前往接应。
收到请求后,带队指挥员立刻报告指挥中心和前方指挥部,鉴于情况紧急,指挥部命令萧山站A类泡沫车尽快将病人转送至医疗点。汤灿杰和同事一行7人快速跳上车,与派出所民警一同前往太平桥村。
在涉水路段逆流而上10多分钟,消防车赶到病人家门口。“病人情况怎么样?我们来接你们去医院了!”消防队员和民警蹚着水,询问得知病人已经吃了药未有太大危险,大家把病人护送上了消防车。下午2点40分,消防车将病人送至萧山大桥医院,随后返回至华家垫村继续执行任务。
在进化镇开展救援的,还有湘湖救援站消防队员。当他们接到报警赶到祝家村时,很多地势低的民房一楼已经泡在水里。他们的任务是救出困在民居二楼的群众。消防车距离目标地点还有100多米时,却实在过不去了。“大家都下车走过去!”指挥员一声令下,大家拉起安全绳,沿着马路中间逆流前行。来到被困群众的民居前,迅速营救了12名被困群众。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消防队员们向险而行的橙色背影,就像一道光,为受困群众带来了希望。
停赛休整 他们赛余生活很舒心
■记者 周婷
受台风“烟花”影响,正在瓜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棒垒球联赛总决赛进入停赛休整阶段,为丰富广大运动员以及裁判员们的赛余生活,瓜沥镇特地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
上午9点半,航民宾馆放映厅内,每一位前来观影的运动员都自觉佩戴好口罩有序就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中国息息相关的众多感人故事,影片中一个个主人公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令观影者动容。
在非遗项目展示区,运动员们对萧山花边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上手体验,手工红绳编织也受到大家欢迎。
现场还设置了“浙‘沥’读书吧”,供年轻运动员们阅读浏览,让大家在停赛休整阶段过得充实而有趣。
“瓜沥镇把我们队员集中在一起,组织收看红色电影、体验非遗活动,不仅体验了地方特色文化,也让我们过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华东政法大学参赛队员姚蕾为此次活动点赞。来自天津体育学院的裁判舒雅心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停赛期间能有时间观看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感谢地方政府的精心安排和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