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8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湘湖山水 那些来自三千年前的神秘客人

  ■文/ 黄建明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古墓在诗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一点也不令人发怵,反而会自然产生一种观赏之感。

  古书中的墓葬,传说中的盗墓笔记,影视片中的古墓丽影,都让我们有了飞一样的想象。

  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闻堰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有人就会有墓葬,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那么,一方山水也能留一方人,人生走了许久,最终还是回归故土,这是人之常情。山水环绕,如画山水,犹如聚宝盆,这是最理想的回归之处。而闻堰就有这样的风水宝地,而且是百里挑一的。

  老虎洞村北面的华眉山上,有一块凸起的坡地,样子像是往外伸出的大舌头。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老虎洞遗址”,主要出土文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发掘的老虎洞遗址,从华眉山半山腰延续到山脚,面积大约10000平方米。站在这里,才知道古人会挑地方——背靠华眉山,面朝湘湖,所谓“风水宝地”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好山好水好风光,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山水闻堰造墓,这并不奇怪。古人有一个习惯,就是死去的人,也要按照活着时候的样子来布置坟墓内的装饰。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34个大大小小的墓葬,其中有土坑墓9座、砖室墓25座。它们有的就造在居住遗址土壤层上,有的散落在遗址周边。考古学家说,根据墓葬形状和随葬品,初步判断土坑墓的年代为战国、西汉和东汉初,砖室墓的年代为东汉、六朝、唐五代、宋代和明清。

  墓不同,越有趣。

  三千年的时光,在华眉山的山腰,也只留下了三十多座墓坑,且年代跨度大,或奢侈,或简陋,规模不一,在三千年的风吹雨打中,墓主人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留下传奇故事。而且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来自三千年前的神秘客人身上,或多或少,也许会承载着萧山历史文化的信息,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有一座砖室墓,墓里出土墓砖上,能辨认出“宋景平元年(423年)太岁癸亥七月许□作”,或是“会稽永兴西乡□里苏□□书之”的字样,为古墓标明了年代。这种出土的器具、石碑之类上标明年代的“纪年墓”,在考古中也难得一见,为我们提供了清晰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这些无言的文字,已在黑暗中度过了将近1600年,静静地等待阳光再次灿烂地照耀于它。特别是“会稽永兴西乡□里苏□□书之”这行字,佐证了萧山曾用县名之“永兴”,三国时萧山叫永兴,除了史书记载以外,实物佐证是最重要的,这里的古墓出土的文物提供了“永兴”的最早实证。同时,“乡”“里”二字的出现,也为研究六朝时期的乡里制度提供了新资料,丰富了萧山的地方文化内涵。

  湘湖边群山连绵,一直是古代人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地。

  老虎洞村附近陈家埠古墓群,从战国到近代,横跨两千年,一辈辈古人就埋在这里。

  陈家埠古墓群的墓志铭,为研究南方地区古代丧葬习俗和地方史提供了新线索和新资料。其中明代曹氏家族墓,整体由地表茔园、神道和墓室组成。曹氏家族墓为大型明代家族合葬墓,墓葬规模宏大造型考究,出土七合圹志,志文信息量大,墓上茔园和墓前神道保存较完整,为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和地方史提供了新资料。陈家埠原没有民居,此地有一个为陈姓上坟烧香而建造的埠头,故名,可见这里原有陈氏墓园。附近姓陈的村子,有城厢街道的湖头陈,闻堰街道的东山陈、陈家里,到底是哪个村的陈姓墓园,史志并无记载。

  墓葬在文化上的独特作用,在于其隐秘性好,容易保存。湘湖边由于地形地貌好,植被丰富,古人选择这里为自己的百年之地,也在情理之中。大湾山北麓有晋代的长方形砖室墓,出土的三件器物均为明器,为墓主身前生活场景的缩小版。这个晋代来的客人,被四周高大的树木包围,墓地显得无比静谧,踏访古墓的遗迹,我们依稀能看到古代萧山模糊的历史背影。

  墓有名,最惊喜。

  民国《萧山县志稿》载,六朝宋会稽太守羊玄保墓在长兴乡(今闻堰),卒年94岁,其去会稽任远点,不当,葬此。泰山名臣羊玄保便是此时世间公认的围棋圣手。羊玄保出仕南朝刘宋,见知于宋武帝,频频被任命为各大州郡的太守玄保之所闻名,除了他的如水官声,更多源于他的高超棋艺,并留下“赌郡”的棋坛趣话和我国弈史上最早的记谱复盘;华克勤字无逸,元末隐居延庆寺,明洪武七年(1374)奉使日本称旨高皇名返,是萧山历史上第一个外交官,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去世后葬于湘湖青山之西;孝子来衡墓在湘湖大石坞,有手植双桂,迄今犹存,坟名桂花坟。

  这三位古墓的主人,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他们的人生落款,都选择了湘湖,而变得格外缤纷。细心者总能发现,世间最懂山水之乐者,莫过于这些古墓的主人。

  有山水之乐,而无山水之隐,这就是古人喜欢在湘湖这个地方长眠的原因。

  唐中和元年(881),兵部尚书镇遏使徐鸿,与镇副遏使楼晋镇守黄岭(今楼塔镇)。徐鸿由金华迁萧邑之长山称始祖,最后葬在长兴乡;宋华郡王墓也在此,传说其人是个夜猫子,白天睡大觉,晚上干事,个中原因只有他自己明白,大概是为了安全装疯卖傻吧。

  湘湖之所以闻名,靠的是山,巍巍青山;靠的是水,清凌凌的水。湘湖,没有这些山,没有这些水,湘湖的魂就没了。一代又一代的墓葬,三千年来,与湘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相得益彰。

  水漾坞、海洋极地公园、湖山村、柴岭、徐家坞都有古墓出现,还出现了地契砖、明《萧山县志》编撰者、魏骥墓道和三对石人、石马、石羊等重要文史资料和遗迹遗存,你看,历史就在这些无言的古墓里。

  古墓无言,湘湖历史的背影在这里。

  “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所有的往事都被时间消融,唯有青山,有自己的迎来送往节奏。也唯有青山,是尘世间最美的邂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梦笔桥
   第03版:文化 悦读
   第04版:奥运
湘湖山水 那些来自三千年前的神秘客人
月圆花开,伊人犹在
著名歌唱家吕薇央视舞台唱《赤伶》
那些年我们一起花间读书
滕王阁金秋诗会全球诗词征集揭晓,我区陈于晓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