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5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历史文化在日本

1998年10月大西博子与萧山友人在一起
[日]木村铁山编的《明吟诗集》收录的贺知章诗

  ■文/ 陈志根

  萧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引起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外一些汉学家的关注、探索和研究的兴趣。特别是邻国的日本,承传着许多萧山历史文化,较多的汉学家研究着萧山的历史文化。

  斯波义信的湘湖“考”对萧山市(县)志编修助益不少

  首先,是对湘湖的研究。

  斯波义信是日本著名学者、大阪大学教授、研究浙东历史地理的专家。他为了研究湘湖,阅读了记载湘湖和湘湖研究的所有文献,不论是顾冲的《萧山水利事迹》、毛奇龄的《湘湖水利志》,还是张懋的《萧山湘湖志略》、于士达的《湘湖考略》,他均做过精心的研究,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昭和五十九年(1984)发表了《〈湘湖水利志〉和〈湘湖考略〉》的论文,对湘湖的形成及其水利系统、明末清初的湘湖、《湘湖考略》的问世等诸多问题做了精辟、系统的论述。1985年,杭州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到日本讲学时将它带回,由原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胡德芬译成中文,发表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三辑上,给第一、二轮萧山市(县)志编修带来了不少方便。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暑假,斯波义信再次莅临萧山,赴湘湖考察。

  还有日本大阪大学的井山教授,对湘湖研究的兴趣也十分浓厚,曾由笔者和钱杭教授陪同考察湘湖,对湘湖深厚的文化底蕴赞不绝口。

  田中忠夫或是最早肯定衙前农民运动的国外学者

  其二,是对衙前农民运动的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仅二月余,爆发了萧山衙前农民运动。就在此运动烽火熄灭的第四年,即1924年,日本学者田中忠夫就撰成研究此次农民运动的论文,翌年发表于《东洋》杂志第64期上。向日本国人陈述衙前农民运动的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文章指出:“萧山县衙前村的农民协会,破坏传统的习惯而出现了。惜其协会不久受压迫而致解散,然在中国农民运动史上,应占一重要的地位”。不久,此文被译成中文,成为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农民运动的重要参考文献。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田中忠夫是最早肯定衙前农民运动的国外学者。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衙前农民运动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田中忠夫的研究成果也得到进一步重视。

  大西博子完成第一部全面记录、研究萧山方言的著作

  其三,对萧山方言的研究。萧山方言成因复杂、区域间变化较大,接近古音而读音难懂,国内很少有人涉及研究。萧山只有刘宪康、詹镛安两先生有所涉及。

  日本学者大西博子却把自己研究重点放在萧山方言上,在上海复旦大学留学期间,多次来到萧山,下榻于较为经济的宾馆,涉及有代表性的地方,走访老者,实地调查,录音摘录不知疲倦,掌握了一腔熟悉的萧山方言。当她说着萧山方言时,很难有人相信她是一位地道的东瀛姑娘。经过她数个月的努力,洋洋数万言的硕士论文——《萧山方言的研究》终于面世。文章论述了萧山方言的内部差异,对萧山方言两字组、三字组连续变调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将萧山方言声韵调与《广韵》所代表的中古音加以比较;将萧山方言与周边方言和北京话加以对比;还阐述了萧山方言的代词、量词和一些特殊单音节调。

  大西博子在完成她的硕士论文后,不忘初心,仍钟情于对萧山方言的研究。她在深入了解萧山民俗风情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萧山方言作了更深层次的研究。1999年12月,日本好文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萧山方言研究》一书。此书共9章、23万字,由时任萧山市市长的林振国和大西博子的博导许宝华分别作序。许教授对她的这一著作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第一部全面记录、研究萧山方言的著作,资料丰富而全面,立论平实而有创见,将萧山方言的研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贺知章汪辉祖当是日本最钟情的萧山历史名人

  其四,钟情于萧山历史人物。

  萧山历史名人众多。在日本,最钟情的萧山历史名人当推唐朝诗人贺知章和清代绍兴师爷汪辉祖。

  日本有汉诗创作的传统,也有诗歌吟咏的传统。编有统一教材《吟剑诗舞汉诗集》,收录了我国从汉高祖的《大风歌》到清代袁枚的《赤壁》等汉诗,并配有专门的吟咏曲谱。该教材收录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两首。另由日本木村铁山编、1936年大文馆书店出版的《明吟诗集》也收录了贺知章的诗。

  唐代诗人贺知章生平还善草隶,其书法大多首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墨迹留传很少,其传世书法作品中,名气最大的便数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孝经》全文纵笔如飞,一气呵成,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孝经》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由近卫家进献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4月26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中展出时,不少参观者望此文化瑰宝能早日回归祖国。

  对汪辉祖最倾心研究的是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文学博士岩井茂树。他是日本东洋史学界著名学者,主攻中国明清史、东亚关系史。曾于20世纪80年代留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史学家陈振江、郑天挺、陈庆华等先生。著有《朝贡·海禁·互市——近世东亚的贸易与秩序》(名古屋大学出版社,2020年)等著作。

  他留学回国后于1986年开始,对相关专题作了近20年研究后,于2004年2月,推出新著《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一书,由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出版。岩井茂树以通贯的视野,展开对中国明清财政制度的构造和历史过程研究。此著以“吃漕饭”的吴青华事例为切入口,而进行全书的写作。此典型的事例就来自萧山清代著名绍兴师爷汪辉祖的自传《病榻梦痕录》。

  “漕米”是向田园地的所有者征收的土地税,此米主要用于士兵的军粮、官吏的禄米以及宫中的食用等。然而,借征税之机,征税执行者巧设名目搜刮钱财,中饱私囊。时持举人身份的吴青华,吃起了漕饭。是故,乌程县知县想借此除掉他,与担任诉讼公务的幕友汪辉祖多次商议。汪认为吴仅“吃漕饭”而已,其余并无大错,力劝主官不要做过头。然而,当汪离开湖州府,赴杭州另任幕友后,乾隆三十四年(1769),湖州府县吏设计陷害吴青华。他们先将吴青华用酒灌醉,然后将其引入娼门,娼女们大呼强暴,县吏走卒们便一拥而上,将其扭送衙门。湖州知府亲自审讯吴青华,并施以耳光和“三木”等刑。吴青华终于被屈打成招。

  汪辉祖对此案的处理甚为不满。认为“青华恃符贪玩,法应严治,而以文致坐之,转非信谳,臬司提鞠,未尝不衰”。认为虽然吴青华“吃漕饭”,但不该如此兴师问罪,并对陷害吴氏的知县、知府极为憎恶。

  岩井茂树与汪辉祖有同感。认为汪“是一位谙晓世故不走极端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官既自决其藩,民遂敢越其畔’”。(《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岩井茂树正是“通过这类现象的质问和分析,或许可以弄清形成这些现象的财政体系的本质结构及它的历史特征”。

  同时,岩井茂树认为,汪辉祖的《病榻梦痕录》“记载了各种物资的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等,还列有具体的数字。该书被看作是18世纪中国的物价及银钱比价的重要资料。”

  日本学者对萧山历史文化的钟情及研究,令人叹服。一方面,让我们更为萧山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它提供了很多价值极高的萧山历史资料和观点,敦促故里学者、爱好者对本土历史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萧山的桥(九十七)~~~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萧山历史文化在日本
行头大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