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通”不普通

  ■孙道荣

  看新闻,说的是“某领导以一个普通居民的身份,参加了社区活动”。乍看,没毛病啊,细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问题就出在那个“普通居民”身上。

  社区里的居民,社会身份不同,从事职业不同,家庭情况不同,但是,他们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居民。一个社区,居民有高低贵贱之分吗?有特殊居民与普通居民之别吗?没有,也不应该有,大家都是普普通通一居民。领导居住在某个社区,他就是社区的居民,是且只能是普通居民。他参加社区活动,与其他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就完全一样,既非特殊居民,也非普通居民,他的身份就是且只能是一个居民。

  那么,新闻在报道时,为什么会特别强调他的“普通居民”身份呢?我想,不是他作为居民有什么不普通,而是因为他平时是个领导,他的身份和背景是特殊的,而他作为居民时,又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的这个“特殊身份”,于是,写新闻的人,就特意强调了他是以“普通居民”的身份参加活动的,意思无非是,领导平易近人,亲民,不搞特殊化。可是,居民本无特殊与普通之分,被他这么一强调“普通”,使本来普普通通的一个身份,反倒变得不普通了,总感觉哪儿不对劲。

  这种画蛇添足式的强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见。

  如某通报称,某检查组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对某市场进行了明察暗访。普通人作为顾客,到了市场,就是一个顾客,自己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也不会被特殊对待,一般情况下,商家对顾客也基本是一视同仁的。想对市场情况有一个了解,你只要以顾客的身份,去经历,去感受,去查访,就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并不需要特别强调“普通”,那反而容易让人联想到,难道检查组的人,平时去市场,不是以顾客的身份,而是以特殊顾客的身份吗?

  再比如,某地对旅游景点服务情况进行摸排调查,为确保客观公正,他们组织了一批调研人员,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实地进行了踏勘体验。来景区参观游览的,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本地外地,都是且只是游客,本无特殊和普通区分,体验的人,只要是以游客身份,而不是以其他什么特殊的身份,你所体验到的,也就是我们这些游客的真实感受。为什么要强特别强调普通游客?那很可能是因为,同样的游客,并没能获得同等的服务和对待,还可能是因为有人并不是以游客的身份,而是其他特殊的身份,获得了特殊的待遇和服务吧。

  对普通人来说,在小区,我们就是业主;在市场,我们就是顾客,在医院,我们就是病人;在单位,我们就是员工……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特别强调,自己是普通业主,普通顾客,普通病人,普通员工,唯有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唯有在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时,我们才发现和意识到,在我们这些“普通”身边,其实还有很多特殊业主,特殊顾客,特殊病人,特殊员工。正是因为很多“特殊”的存在,使得正常变得不正常,普通变得不普通。业主得不到应有的权利,顾客得不到应有的服务,病人得不到应有的救治,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普通是什么?是一般,是平常,是常态。没有特殊,就没有普通。很多时候,之所以刻意强调普通,恰恰是因为普通得不到落实,被“特殊”给特殊掉了。当普通也需要着重强调的时候,其实很可能“普通”已经变味,并不普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往事悠悠~~~
背包揽胜~~~
凡人脸谱~~~
湘湖新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第Z01版:宁围月刊
   第Z02版:重点工作
   第Z03版:民生服务
   第Z04版:村社专栏
“普通”不普通
沙地的国庆节
石塘的石屋
爷爷的一生
男孩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