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脸谱

爷爷的一生

  ■陈齐家

  在余华的《活着》里,有这样一个人,他年幼但懂事,是典型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类型,他叫有庆。除去最后的结局不计,有庆与我爷爷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当我听着爷爷讲述他光着脚跑去学校,听他讲在县里大操场比赛跑步的故事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书里写的就是那个时代真实的样子。

  1956年,我爷爷被保送上了初中。他是党山初中的第一批学生。他笑着说,当时他读初中是迁户口的,有粮票的。此时,我看见他脸上久违的流光溢彩。1958年,经过层层选拔,爷爷凭借出色的跑步成绩先后去了区级、县级的运动会。毫无疑问,在去参加萧山县运动会的那天,我爷爷是兴奋的,他穿着崭新的布鞋站在了跑道上,骄傲地在他的少年时代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最后,因为布鞋太大滑落,只能赤脚跑步而与奖牌失之交臂,但起码再蓦然回首时仍能体会年少时的不甘与那一颗炽热滚烫的心。

  1959年,家境的贫寒,爷爷没能再继续学业,开始下地劳作。十年之后,村里办学,因为缺老师,爷爷成了一名民办老师。初中毕业教初中生,难度是很大的。后来他一边自学、成考,一边教学,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老师。其间经历了民办变代课,代课变民办,最后落实政策,成为公办教师……爷爷没有说究竟是什么原因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或许是为了生计,又或是曾经的理想。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中国大地,无数围垦人选择背起行囊,南下广东深圳,后来又闯荡上海浦东。与他们不同的是,爷爷没有走,他选择留在原地。“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是李白的霜”,因为安土重迁;因为“父母在,不远游”;因为教育的情怀、学生的羁绊;所以不想走、不敢走、不能走。他继续留在家乡当着老师,辗转去过多所小学,带大一批又一批的孩子。

  爷爷成家立业后,家里的物质条件依旧不富裕,因为主劳力只有我奶奶。可爷爷还是让两个女儿都上了学。因为他读过书,所以他明白读书不仅仅是识字这么简单。他觉得在当时,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但爷爷没有想到两个女儿后来受其影响,都成了教书育人的老师,那又是后话了。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自己的后辈撑把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三大件”流行,但都要凭票购买。在偏远的小乡镇想要买到这些东西实在太难太难,不过爷爷还是千方百计地托人买来了一台西湖牌缝纫机。如今,这台缝纫机仍然静静地站在我们家二楼的客厅里,即便已经很少再使用,也不会将它丢弃。因为它见证了几代人的柴米油盐与喜怒哀乐,见证了衣料从粗糙到精致、从黑白到多彩,见证脚下的土地从泥土、黄沙到水泥。

  如今,爷爷已近暮年,却仍然在自家的田里种着水稻。爷爷一直对田地极为重视,以前上班前后都要到地里劳作。退休后,甚至还承包了别人弃置的田地。后来他自己变老了,才将地暂时租借给他人。但他依旧喜欢在宅基地附近种些蔬菜瓜果,或许这就是《乡土中国》中所言“土地是祖祖辈辈的依靠”吧。

  现在爷爷已经不再穿布鞋了,也没人再给他做布鞋,他常常穿着运动鞋四处走动。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第一次穿上运动鞋时,笑着说:“哎哟,感觉比当年他们穿的漂亮嘛!”后来,爷爷还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穿轻便的运动鞋,或许他也会畅想,如果他当年穿着运动鞋、钉鞋,肯定能拿个奖牌回来。

  不管是我的爷爷还是《活着》中的有庆都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或许他们极其渺小,却反映着那个时代普通人最为真实的样子。

  见过曾经的荒凉,所以会为如今的繁华而感叹;见过曾经的满目疮痍,所以为现在的强盛而骄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往事悠悠~~~
背包揽胜~~~
凡人脸谱~~~
湘湖新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第Z01版:宁围月刊
   第Z02版:重点工作
   第Z03版:民生服务
   第Z04版:村社专栏
“普通”不普通
沙地的国庆节
石塘的石屋
爷爷的一生
男孩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