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佛山村:红色驱动绿色经济 美丽乡村跑出加速度

  ■文/摄  记者  周珂  通讯员  茅燊杰

  站在大佛山俯瞰,佛山村山竹环抱、水系环绕,不仅秀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高空滑翔、云上秋千也与周边仙女湖、石牛山等景点串珠成线,成为广大游客的休闲养生打卡地。做优的“生态+”产业特色,做强的“运动+”产业品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投资商前来考察,平时在佛山公社晒太阳唠嗑的村民对此已见怪不怪。

  换届一年来,佛山村党总支坚持围绕“红色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衔、行动领干”的四领“工作法”,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红色驱动  凝聚“连心”力量

  作为萧山南乡农民革命火种的发源地,红色一直是佛山村的底色。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斗志的战士。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新班子显得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换届以来,对钟阿马烈士墓、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等进行修缮布展,使之成为“传承之路、热血之路”两条红色精品研学路线重要节点。面对每天络绎不绝的访客,佛山村党总支书记钟望达还会时不时扮演“红色”讲解员的角色,“挖掘红色文化,展陈红色事迹,村里凝聚起的红色精神,坚定了佛山的前进方向”。

  新时代下,这个“红色山村”在哪方面发力?拥抱数字变革,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连心共治。打开“工分宝”小程序,织毛衣、平安巡逻、垃圾分类等活动展示在首页,村民只需点击“我要参加”即可报名。村民钟大伯多次参与治安巡防活动,“我们享受了佛山的发展红利,自然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还能通过赚取工分积累信用”。

  “工分宝”,只是“佛山三宝”之一。作为杭州市首批数字乡村建设样板村,佛山村推动了32个应用场景落地,其中的重点就是打造“佛山三宝”,即工分宝、信用宝、共富宝。随着数字治理的全方位普及,村民主体意识被极大激发。

  当破解了基层“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顽疾后,党群连心自然能够打造出“共治+共富”的未来乡村图景。数据是最直观的反映。运行一年来,节约保洁、社工等费用12余万元,信访纠纷、治安警情等负面指标下降10%以上,村民为村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240条,解决问题116个。

  筑巢引凤  激活“美丽经济”

  筑好巢,方能引凤来。前些年全域整治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已将这一观点深深烙印在了新一届班子成员的心中。新形势下,为保证继续盘活土地资源,整出发展空间,佛山村村班子实施了“党员联四邻”行动,将“变形”进行到底。

  65名党员定岗定责包干到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年来,党员群众团结一心,拆除各类违建6100余平方米,强化拆后利用,新增物业及店面用房900平方米,新建游客接待中心1个,新增停车位200余个。

  日益美丽的村庄,加上3700多亩竹林、7.2公里骨干林道、10万立方米的水库、3000米溪流,不仅流淌出江南风韵小调,还碰撞出格外耀眼的火花。前不久,总投资2000万元的云山峡谷漂流项目开始试营业,其中玻璃栈道高低落差达110米,可以滑八九分钟,算上滑入天然河道后的自然漂,一次能玩一整个小时。再加上运营火爆的云石滑翔伞、高空秋千等项目,佛山村的人气水涨船高,还带动了村民自主创业的劲头。

  佛山溪畔,一家名为“西风擂鼓”的民宿便是借此东风而建,“不说节假日,工作日都有不少人来佛山玩,我们都觉得家门口的旅游生意可以做!”这背后,其实是村班子的清醒认知: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自身“造血”能力。于是,借势借力导入优质产业、发展农旅经济,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佛山村正在将美丽环境与经济发展“两翼齐飞”变为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企业
   第07版:汽车 家居
   第08版:房产
佛山村:红色驱动绿色经济 美丽乡村跑出加速度
益农10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专家评审
“断腕”整治 新街一厂多租企业走好“焕新”路
“红领巾路灯”8次登上国家级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