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萧山一条古韵城河

  ■文/摄 记者 朱林飞

  这几天,阴雨霏霏,老城区城河上的石桥显得更加古朴,两岸各色丝绸花灯倒成为一抹亮色。晚上,桥身上打出诗词射灯,一阵古风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

  “城河,自古以来就是萧山人民生活、创造的源泉,也是萧山难得的文化遗存。”“萧山城河是运河的一部分,要和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开发联动起来。”“城河的桥太有韵味了,可以成为网红呢。”两会期间随着城河景观文化带的亮相,市民们对城河的前世今生讨论热烈起来。

  城河保护工作已开启

  城河,也就是浙东运河(又称官河、萧绍运河)萧山城厢老城区段,约2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延续到萧山的重要支流。城河是运河文脉和萧山古县城文脉的承载地,至今留有江寺、祇园寺、梦笔桥等古建筑的身影……

  近年来,我区在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如对老城区现存的古桥、古寺庙进行保护性修复,划定了官河及沿线文化遗址的保护界线,修建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对城河进行文化景观亮化等。

  对此,住在江寺社区的居民方大伯深有感触。“我每天都会沿城河散步,亲眼看着城河被保护得越来越好,不仅古桥修复了,河两岸还围起了青石板栏杆,如今河水清澈,鱼儿在水里嬉戏,这里就是城厢市民家门口的大公园。”

  2020年12月,由江寺博物馆提升改造的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萧山开启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我小时候就出生在运河边,父母也跟我讲过很多老底子的事。现在常常会带着孩子来展示馆看看,希望通过重温老一辈的历史和故事,将运河的历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何女士说。

  打造诗意文化走廊

  2022年杭州亚运会临近,作为亚运分会场的城厢,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并通过运河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热议中,有不少市民提出了很接地气的观点。

  金女士是老城厢人。在她小时候的记忆中,城河沿岸开着不少特色小吃店,有香糯的年糕,鲜美的小馄饨,滚烫的生煎包……“当时,城河下街还开了老大昌酱油店、竹器店和白铁店等,如今都已很难寻觅,能不能在城河两岸建设商业文化街区,把一些特色店铺集合到一起,打造成萧山的‘清河坊’?”金女士说。

  市民谭先生建议, 城厢地处浙东运河西源和浙东唐诗之路起点,集纳了萧山各地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把城河两岸打造成为萧山历史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为萧山城市发展赋能。

  作为城河的属地单位,城厢街道一直非常重视城河的传承保护利用,不仅开展运河文化基因解码和文化品牌策划打造传播,还先后对城河上的七座古桥进行修缮亮化及全线实施文化景观亮化,并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河的保护工作。

  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城河的下一步开发利用,他们已向区级相关部门提出了打造“寻梦城河”官河诗意文化走廊的建议:以城河为轴,通过文化走廊的打造形成历史文化街区,以期建设一座规划引领有序、古迹保存完好、文化标识鲜明、产业发展兴旺、公共服务优良、改革活力凸显的新时代千年古城,成为数千年古韵传承、新时代经济振兴和老百姓乐享生活的标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两会 要闻
   第03版:两会 要闻
   第04版:两会 要闻
   第05版:两会 要闻
   第06版:两会 要闻
   第07版:两会 对话
   第08版:两会 专题
   第10版:两会 专题
   第11版:两会 专题
   第12版:两会 专题
   第13版:两会 专题
   第14版:两会 专题
   第15版:两会 专题
   第16版:奥运
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财政预算报告审查会议
区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时认为 政府工作报告立意深远振奋人心
区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认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气、给力、暖心
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区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
凝心汇智 迈步新征程
还萧山一条古韵城河
两会老面孔 共盼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