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萧山区亚运运行保障指挥部办公室主办,萧山日报、萧山区文明办共同推出的“征集全城百张最灿烂的笑脸”活动继续进行中。请把你的灿烂笑脸发给我们,同时告诉我们笑脸背后你和亚运的故事。照片要求画面清晰,黑白彩色不限,不得合成、添加,照片发送至“韵味萧山App—我的—报料”(记得填写姓名与联系方式)或拨打萧报热线82654321报名,也可以在“亚运在萧山”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笑脸征集+姓名+手机号+笑脸图”。届时,我们将从报名者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幸运市民,送上一份亚运特殊礼品。
你的一笑,将成为萧山的最美代言。来吧,扬起嘴角,或阳光、或甜美、或童真、或搞怪……亚运因你的笑容更精彩。
亚运村建设者张晓旭:
想带女儿来看看
他造的“大房子”
NO.41
■文/摄 记者 汪梦悦 通讯员 龚晨忱
今年33岁的张晓旭来自黑龙江,是中建三局亚运村技术官员村项目工程师,负责在建工地现场施工管理和人员调配等工作。
2020年,拥有丰富建筑行业经验的张晓旭被中建三局委以重任,派驻到位于盈丰街道的亚运村技术官员村项目,至此开启了他与亚运的“亲密接触”。“我和杭州很有缘分,前一次是参与G20杭州峰会建设,这一回就是参与亚运建设了。”张晓旭说,入行近十载的他依然对这份职业爱得深沉,建设亚运项目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份责任。
当前,杭州亚运会场馆、配套设施建设已进入决战冲刺阶段,张晓旭的工作亦是如此。每天一早,天色还未亮,张晓旭便出发前往他的大本营——亚运村工地。从早上六点半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总能在工地里看见张晓旭忙碌的身影——头戴安全帽,手里拿着图纸和笔,紧张地核对着材料物资,调配现场200余名工人开展作业……“离亚运会开幕越来越近,我们要时刻抓紧进度,能早一天完工都是好的!”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张晓旭的声音变得有些嘶哑,可他顾不上休息,又开始安排第二天的任务。
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张晓旭几乎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更别说是陪伴家人了。“我在工地整整755天,只回家过一趟,陪伴家人的时间大概就13天吧。”说起家人,这个北方汉子忍不住有些感慨,特别是对于自己5岁的小女儿,想念之情溢于言表。
只要有一点闲暇时间,张晓旭最常做的动作,便是打开手机找出女儿的视频。他说,无论一天的工作有多么繁琐、辛苦,只要看见女儿,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等工程完工了,我一定要带女儿来看看她爸爸造的‘大房子’。”张晓旭说,亚运会召开之时,他想带家人一起来他工作的这座美丽城市旅游,感受这里的生机、精彩和韵味。
“我相信,技术官员村项目必定会为亚运增光添彩。希望今后中建三局能在萧山留下更多精品工程。”说到未来,张晓旭想继续留在萧山,留在盈丰,因为这里有着他的诗和远方。
王派面塑传承人王世奇:
想用非遗制作
亚运“伴手礼”
NO.42
■文/摄 记者 魏乐钇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宸宸”“莲莲”还未正式“出道”,已受到各界关注。在萧山,有这样一位“巧匠”,用几块颜色各异的面团,一根简单的牛角签,面团捏、搓、揉,再灵巧地点、切、刻、划,短短10分钟,栩栩如生的“琮琮”就制作完成——他就是王派面塑第五代传承人,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世奇。
在工作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工作的王世奇,从原料制作到成品,一般情况下整个过程他都会坚持亲力亲为。只见他将面粉、糯米粉放在盆中和匀加入盐水、食用防腐剂,再徐徐倒入开水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搓,并压成光亮的面片,将面片放上笼屉蒸好后,再将面片与蜂蜜糅和均匀用保鲜膜将其裹好进行醒面。
“制作面人一般有三个步骤,制作面团、塑造面人形象、进行后期加工。”王世奇说。在制作面人的过程中,他发现用普通面粉捏成的面人表面易开裂、发霉,为了克服这个难题,他不断研究配方,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以不同比例反复试验,再加上一定量的防腐剂、乳胶粉等,如此制作的面人可保持长时间不变形、不干裂、不褪色、不发霉。
如果说手法上的精准是硬功夫,那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细腻的观察力就是不折不扣的“软实力”。这些年来,美术基础知识、人体结构知识,男女老幼、不同民族的头型、五官和身体特征等,王世奇无不涉猎。“做面塑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不仅外形要像,更重要的是要捏出神韵。”王世奇说,只有了解面塑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让作品有灵气、有生气。
在做亚运吉祥物之前,他详细了解了吉祥物的创作背景,揣摩吉祥物的特点,想象人物神态、心理。“制作面塑亚运吉祥物很有意义,一笔一画容不得马虎,提前做好功课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面塑活起来。”今年以来,王世奇以亚运为主题,带着他的面塑手艺走进社区和中小学课堂,手把手地教学生们捏面人。
“做大家喜欢的面塑作品,是我的追求。希望可以制作非遗面塑版的吉祥物作为亚运会的‘伴手礼’,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把萧山的非遗发扬光大。”王世奇说。
区电竞协会秘书长徐昊:
做好三件事
献礼亚运会
NO.43
■记者 童宇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线上,14支全国顶级电竞职业俱乐部,在全国电子足球职业联赛中同台竞技。线下,萧山区电竞协会秘书长徐昊笑得自信:“作为赛事组织执行方,希望借着亚运东风,能够成长为杭州最好的电竞赛事组织团队之一,让更多本地年轻人在‘家门口’也能感受到顶级电竞职业联赛的魅力。”
今年是亚运之年,徐昊说,迎接亚运会,成了协会的“头等大事”。“我们准备做三件事情,一是打造品牌赛事,二是发展电竞产业,三是营造亚运氛围,以此献礼亚运会。”
职业电竞选手,欧足联电竞欧洲杯官方解说,忙盒电竞俱乐部创始人……今年28岁的徐昊,与电竞有着不解之缘。2018年,徐昊创办萧山区电竞协会,并实现了从电竞选手向电竞赛事组织者的角色转变,截至目前,累计举办赛事超100场。
如何打造品牌赛事?徐昊说,希望通过引入更多高规格的赛事,打造萧山电竞品牌“金名片”。比如由协会组织执行的全国电子足球职业联赛,是杭州亚运会8个电竞项目中本年度率先在杭州落地的最高等级职业赛事的正式比赛项目。“今年我们还计划协助引进落地1场亚洲级别赛事,2-3场全国级别赛事,协助执行好4月在萧山银泰启动的2022年首届浙江省电竞足球超级联赛。”
萧山如何发展电竞产业?在徐昊看来,“首先需要场地,用于举办各类电竞比赛;其次是人,可以通过一些更好的载体和方式,让各种差异化的人群能参与到电竞中来;最后是平台,通过协会、电竞俱乐部等载体,将电竞爱好者、取得的赛事成绩等内容都收拢到一个平台里。”
目前,由徐昊创办的杭州忙盒电竞俱乐部已组建完成,共有核心成员十几名。接下来,俱乐部将朝着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的目标进军,甚至希望有机会可以参加杭州亚运会。
沉淀电竞赛事能力,打造行业新标杆,是徐昊的目标。“除了浓厚亚运赛事氛围,我们还在萧山银泰一楼侧中庭打造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潮文化空间,计划取名亚运共享空间,将进行亚运特许产品、各类亚运电竞周边和球星签名球衣球鞋的展示售卖,同时这里也将是一个小型的亚运观赛空间。”
传统服饰第五代传人洪达太:
融合时代文化
光大传统服饰
NO.44
■记者 周珂 通讯员 任舒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前不久,戴村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荣登萧山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五代传人洪达太告诉记者,服装是文化积淀的外化形式,传统服饰其实非常有韵味,每个细节都浸润着时代文化,是从业者对社会风尚和精神追求的表达。
洪达太在浙江工业大学就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选修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从事过景观设计、饰品、化妆品销售。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对传统服饰情有独钟,“爷爷是第三代传人,我从小又耳濡目染,确实是喜欢。当时家族中既有做面料的,也有做设计的,完全可以发挥‘人和’优势,打通‘家族链’。”于是,2014年,洪达太创办了杭州萧山戴村镇有山服饰商行,把工艺精湛的舅舅请来指导设计与生产,保障产品质量。
一把竹尺、一块划粉,不一会儿,洪达太的舅舅就画好了一件中山装的前片。旁边另一个老师傅叶兴龙同样手脚麻利,几笔就勾勒出一件茶服的裁剪图。
随着时代发展,吸收传统服饰的精华,创新融入时代发展特征成了头等大事。旗袍、禅茶服、汉服、连衣裙、羽绒服、阔腿裤……有山服饰在遵循老底子制式的基础上,以棉麻为主要设计材料,打通了设计、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并开发了一系列爆品。
走进有山服饰,一眼望到的是一墙的面料,往里走是辅料区、工作车间。另一侧是产品仓、电商部、直播间等。经过8年发展,有山服饰厂房面积已达1600平方米,有40余名员工。
大学毕业后,洪达太先后经营的三家淘宝网店都达到了皇冠级别,积累了充足“触网”经验。创办有山服饰后,他转战1688,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通过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以网络预售模式了解顾客需求,并在需求个性化方面发力。如今在他的库房里,收藏了上千款样衣,包含中山装、旗袍、对襟衫、斜襟衫、汉服等九大制式,自己生产的衣服也都会保留样衣。
洪达太还与杭州数十家中小企业达成联盟,随时可以协同生产,扩大产能,“如今我们的旗袍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欧美都找到了销售商,现在年产值能达到1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