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1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的亭(八)

吉山上凉亭

上凉亭
上凉亭内部结构
上凉亭亭额

  ■文/图 王建欢

  位于进化镇吉山村境内的上凉亭,因不远处有一座下凉亭而得名。凉亭为清代遗存,近年亭内亭外墙壁进行过粉刷,外貌与内部结构没有变动。

  上凉亭面积约30平方米,中间贯穿南北道路,东西两边墙体封闭,墙角砌有两排石凳。亭额呈扇形状,上面写有:“上凉亭”三个隶书字体,亭额上画有蝙蝠图案,亭檐下方画有古建筑的线型图案。

  吉山村名的由来是以村境内,有一座形似老妇头上的发髻山头而得名,后由髻山改为吉山。村内绵延的群山此起彼伏,远处有峰峦叠嶂,沿途山景应接不暇,著名的进化溪就发源于此。村东南与绍兴双桥头村以山相连,以徐姓为大姓,自明朝从绍兴迁来。境内既有农田,也有山地。山上种植有青梅林、毛竹园、杨梅园、茶园、桃园、柿园……不但有多个山泉井,还有水库等等。最有名还要算青梅,吉山被誉为“青梅之乡”,确实名不虚传。上凉亭就坐落在姹紫嫣红,满山遍坡的梅树林地段。早年一到青梅采摘季节,凉亭内都堆满了青梅,或是肩挑青梅在凉亭内歇息的村民。

  据村里一位退休的徐老师介绍,原来上凉亭的不远处还有一座下凉亭,可惜这下凉亭已经拆除。我们旧时属于山阴县,这凉亭上的山路被称为“山阴古道”,古道上有过七八个凉亭。上凉亭与其他凉亭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凉亭里面为了让过路人有方向感,墙壁上写有黑色毛笔字。一面墙体上写有到绍兴夏履桥、诸暨店口的路标字,另一面墙壁上写有去欢潭、临浦的路标字,方便路人找到去的方向。

  上凉亭始建于哪朝哪代已无从考证,但山阴古道旧时交通不便,山里人上山下田劳作,全靠肩挑手提走路。凉亭是一处遮风避雨,阴凉歇脚的最佳场所。

  如今原来的“山阴古道”已浇上沥青,逐步被公路取代,而历尽沧桑岁月的上凉亭,也没有了旧时的风貌,成为当地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续写《民国通俗演义》的报人许廑父
吉山上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