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4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秀山“丽水”如何践行共同富裕

红得热烈 绿得蓬勃

丽水南明湖,落日余晖
古堰画乡小镇
畲乡景宁婚嫁民俗体验
“红绿融合“典型示范村——缙云壶镇镇联丰村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先进产业之一——世界领先的隔音实验室
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文旅融合促共富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文/记者 童志辉  刘斌云  

  摄/首席记者 唐柯

  巍巍浙西南,青山苍翠,绿水长流。

  近日,来自全国36家媒体近80名记者,扛着“长枪短炮”,走进秀山丽水,追寻红色烽火,感知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脉动,倾听迈向共同富裕的铿锵足音。

  这是一片历经洗礼的红色革命热土,也是一方美不胜收的绿色发展高地。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丽水全市现存革命遗址533处,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作为六江之源,丽水森林覆盖率超过80%,浙江绿谷名副其实。

  曾经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给丽水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也再一次照亮了丽水的前行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红”与“绿”的互相融合,让这片红土地展现出新图景。

  近年来,丽水以品牌化思路打开“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天地,打造以“丽水山耕”、“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丽水山泉”为核心的“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构筑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目前,“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百亿元,连续3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类榜首;以“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去年接待游客2661万人次,实现营收25亿元;以“丽水山泉”为代表的水产业,今年共谋划项目88个,概算总投资866亿元,到2025年有望进入国内第一梯队。

  老区不老,创新动能澎湃!丽水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在提质增效中加快成型,主导产业加快集聚提升,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组链成群,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合成革、滚动功能部件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成为省级样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头部”企业,以及高端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选择落户丽水。

  一夜春风来,千花万树开,丽水红绿融合成势壮大。2021年,丽水GDP达到171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3%。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42元,同比增长11.4%,农村居民收入突破2.5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

  赓续“红色血脉”,探寻“红色引擎”。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报业协会、中共浙江丽水市委宣传部、全国弘扬践行革命精神红色宣传联盟主办,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萧山日报作为受邀媒体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期间,媒体采风团先后走进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古堰画乡、畲乡景宁党群服务中心、缙云联丰村与机床小镇、仙都景区等地,撷取当地以“红绿融合”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行走在共同富裕路上的鲜活故事和成果,用镜头和纸笔记录“丽水之干”“丽水之赞”,以及奋勇向前的新时代“挺进师”。

  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手持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3把“金钥匙”,浙西南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正以“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的发展底气和历史自信,奋力打开“两山”转化新通道,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老区。奔跑在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上,秀山丽水,一路繁花,风景无限,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看秀山“丽水”如何践行共同富裕~~~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影像
红得热烈 绿得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