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大代表“把脉开方” 助力交通安全顺畅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蒋超)  安全和畅通,是市民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期盼。近年来,我区一手抓平安、一手抓发展,切实回应民众对“出入平安”的殷切期望,营造安全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作为交通参与者,区人大代表也在时刻感受着城市交通管理发生的变化。

  如何当好文明交通行为的监督者、交通安全工作的宣传者以及道路交通隐患的发现者?区人大代表通过现场视察、企业走访等手段,了解民意、收集民声,多次就我区交通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解决交通安全隐患“把脉开方”。

  工程运输车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经常开车经过时代大道的区人大代表李利江对此深有感触:时代大道的大型工程车较多,有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建议交警部门加强对工程车大型车辆的交通管理,确保道路交通顺畅安全。

  通过调查,区人大代表张峰认为,对工程运输车的限行可以采取“一事一议”模式,即对因关键性施工节点需要的,如土方、混凝土等运输车,可进行一个施工周期一申报的方式。另外,对工程运输车的通行审批,建议实行“一窗审批”,为运输企业省时省力。

  其实,针对工程车辆的管理,区交警大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工程车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交通安全治理“一图一码”“智安通”等新科技的应用。今年4月,区交警大队全面推行货运导航系统,让企业和驾驶员不用跑窗口,进行无纸化、网络化申请、审批。通过构建“工程车一件事”在线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综合治理。

  截至目前,全区工程车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2%,工程车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6.7%,工程车源头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除了交通安全,疏堵保畅也是民生热点。近日,区人大代表周丽萍收到了区交警大队对其建议的回复,详细了解了信号灯越来越“聪明”的原因。

  在坎山小学工作的她,一直很关注红绿灯设施的优化问题。她建议,要摸清主要道路24小时车流量,分时段科学确定信号灯时间的长短。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放学时间与晚高峰重叠,给交通带来了新的压力。如何根据学校周边道路呈现的周期性、时段性特征,对信号灯进行调整,是她想要探寻的答案。

  实际上,这也是交警部门需要破解的难题。针对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区交警大队一直在协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一校一方案”,对局部道路进行改造,优化交通能力。针对容易溢出路口、车道排队失衡等现象,目前也正在试点实施溢出控制、动态可变车道、全息感应控制等方案。

  如今,我区已有828个红绿灯实现了联网联控,采取分时段精细化配时的策略,实时根据不同的流量进行调整。比如夜间,城区的道路通过实施相应的算法,小路口保障行人过街,最大化减少路口周期,减少等待时间。而平峰时期,实施协调自适应算法,针对主要干道如博奥路、市心路等路段实施协调绿波控制,增加行车速度。市心南路实施潮汐“直达车道”后,早高峰的信号灯配时实行3套控制方案,实施后平均流量增加9.47%,拥堵指数同比降低10.25%,路段速度同比增加11.74%。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萧暖暖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财经
   第07版:财经周刊
   第08版:小记者
大数据“找茬” 巡察组发现问题更精准
我为七一献热血
区侨联举行“以侨智之‘富’助企业之‘裕’”启动仪式
“音乐共美 文化共富”艺术实践专场音乐会今晚开演
人大代表“把脉开方” 助力交通安全顺畅
二次供水改造让“供上水”进化到“供好水”
打造“平安市场” 让百姓买菜更放心
暑期到来 杭州南站客流回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