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阿根
清晨,天色还未大亮,爬北干山的,跑步的,晨练的,去南山坡地摊上买菜的,人们三三两两,从永久路上匆匆往来。傍晩,到人民广场、文化广场跳舞的,影剧院观看演出的,人们说着笑着结伴而行。而我差不多每天早上,从永久路向北干山进发。
原先这里是没有永久路的,可能路建在永久村的原因吧,便取了个永久路。而我搬到这里后,就常常行走在这条路上。风儿轻轻地穿过道旁的疏枝绿叶,初升的阳光把绿荫洒满一地。蓦然,一片叶子打着旋儿飘落在我身边,悄悄地向我诉说半个世纪的往事和如今的变化,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
岁月似流水,时光难倒回,我从部队退伍回来安署在北干山北麓的萧山石英砂厂任职,当年厂西侧唯有一条泥泞狭窄的小路,两旁是蔬菜地和水田。别说骑自行车,连走路都磕磕绊绊。后来我调到浙江工艺鞋厂任职,有空回老娘家转转。村里已经把它改造成机耕路,南北往来这才方便了些,但只能骑自行车和小型农运车。到县城要从山脚下绕过去。
20年前我买了商品房,从老城区搬到这里居住。当时,永久路正在建造,而此前,萧山石英砂厂转产迁移,北干山因封山育林变得郁郁葱葱,恢复了萧山旧八景“北干松风”的模样。永久大队改为永久村又变成永久社区。穿越北干山的隧道也称“永久隧道”,沟通了新老城区。
都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永久路是开发的。原先这条乡间小道如今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两旁建筑日新月异,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北干山不再是南北隔离的一堵厚实的高墙,隧道穿越北干山将新老城区连接在一起。永久路中段是一家农贸市场。永久社区也是高楼别墅,昔日的草屋不复存在。村民因为永久路,沿街的店面,村里的住宅成了抢手货。原先家在永久的同事沿街店面出租,一年收入三四十万元。如今,永久、高田两个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新建的小区即将竣工,那些住房漂亮得让人眼红。周边的商品住宅,山北河两岸四个小区,就在石英厂原址,一座小桥把小区串联在一起,小区大门外马路上,有好几路的公交车站,手一招的士就停在身边,地铁站离小区也不过千米远,一会儿就到杭州城里。你说这日子多方便多舒坦!
此刻我站在永久桥头,初秋季节的高温渐退,凉风拂面而来。早晨,东方的太阳缓缓升起,瞬间万道金光洒在山北河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我目睹了一条荒草小路到宽阔大道、草棚茅屋到高楼大厦、穷乡僻壤的小村变为城市中心、赤脚草鞋步行变成车水马龙交通繁忙。改革开放书写着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生活,并正在延伸着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