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域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 努力构建“五心”幸福共同体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蒋超)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萧山一直在努力。559个城乡社区,不仅是区域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干细胞”,更是推动城市大转型的关键支点。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数字赋能为动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投身“两个先行”,在高质量发展中全域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生活共同体。

  “关键赛道”比出速度

  为实现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弯道超车”,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应急体系、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党建统领体系、数字化等七个工作组,实施“上统下分、强街优社”、社区公共服务优化提升、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五社联动”提质增效、除险保安、数字赋能现代社区建设等七大攻坚行动,找准跑道,理清脉络,搭建起萧山现代社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突出党建统领,我区制定关于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的指导意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发布《萧山区在职党员双报到10项举措》,要求在职党员积极融入社区网格、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示范引领,主动发声、下沉服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前、作表率。

  为破解“数字包袱”影响工作效率这一难题,我区研发“萧山·红领通”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对各类工作App进行入口整合、功能融合、工作聚合,目前已贯通18个高频应用,帮助4432名村社干部日均减少约20万次的操作。建立“五星三色”考评体系,通过“红领通”的数据沉淀和分析功能,自动实时形成对全区559个村社的考评分数,赋予星级评定和“红黄黑”三色。

  此外,我区在场景打造上突出民生导向,将养老助残、医疗服务、托幼服务、健身运动等民生场景,列为基础性必建场景,让现代社区建设更有“烟火气”——新建智慧公办养老院2家、康养联合体3家,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10名,住宅小区养老服务配建用房达11.1万平方米;建成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70家,规划新建配套用房10080平方米,托位数达6939个,居全市第一;通过社区托底、专业物业入驻,实现26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小区电梯加装完成70台,在建81台,联审待施工218台。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区委十六届二次全会以来,各镇街、各部门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因地制宜,破题解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区现代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楼海锋在接受采访时说,“众多社区在目标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取得了普遍良好、特色彰显的阶段性成效,广大群众对现代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瓜沥镇东灵社区面临着违章搭建、设施老化、服务滞后等问题,独创“望闻问切”四步诊法,让居民从旁观抵触,转向了配合支持、主动参与;面对人口老龄化、新老闻堰人融合等问题,闻堰街道江澜社区积极破题探索,提炼出听澜音、链三江、享安澜“3L”实践脉络,盘活公共空间1.6万平方米,及时回应居民需求;北干街道塘湾社区着力推动安置小区向未来社区“蝶变”,力争让群众“安居、宜居、乐居”。

  至2025年,我区计划建设未来社区50个,未来乡村50个,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以上,城乡现代社区将在萧山全域形成“春色满园”的风景。

  (相关报道详见第2版、第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悦读
   第08版:小记者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部选出
区人大常委会举行第15次主任会议
全域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 努力构建“五心”幸福共同体
“中国农运第一村” 福利让人羡慕
第六届“杭州工匠”名单发布 萧山3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