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黄婷
晚上8点,新萧山人李青结束一天工作,和朋友相约来到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健身房健身。同时,住在7号楼的外国友人拨通了社区热线电话,登记办理居住信息。现今,来自五湖四海的高层次人才相聚在盈丰街道立涛园社区,温馨便利的社区成了他们的家。
作为萧山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高端人才社区,立涛园总户数1968户,常住人口3000余人,均为杭州A-F类高层次人才。如何服务好、运用好这一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群体,立涛园以盈丰街道“11237”现代社区建设工作格局为指导,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联结纽带,打造形成“26℃温情立涛园”社区治理品牌,探索人才居住、就业一站式社区服务功能,促进新型阶层的社区融入,利用街道“朋友·家”项目模式浓厚“朋伴式”邻里互助氛围。
居住环境是人才考量城市诚意的基础。为了提供更为贴心、暖心的服务,立涛园社区社会组织纷纷成立,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社区资源的多方联动机制。打造“线上+线下”自由社交平台,让人才共享研习空间,拓展交友圈;搭建“聚立青春议事厅”议事协商平台,凝聚人才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组建一支200余人的居民志愿者队伍,参与亚运、环保、社区文化等服务板块;开展趣味运动会、社区美食节等活动,丰富人才业余生活……
“依托人才引进这个平台,我入住了立涛园。这是一个‘包容、开放、热情’的社区,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全,为大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让我感受到了萧山对人才的热情关爱和大力支持,我作为一名新萧山人,也会为萧山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社区居民陈佳妮说。
16日,立涛园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党员、居民代表集中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作为高层次人才社区,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机遇看挑战,立足思想看实践,不断发挥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加强协商民主,高质量推动社区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立涛园社区书记李敏淑说。
下一步,立涛园社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当好人才“服务员”,为人才提供“全周期”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生活、顺心工作,努力营造“引才、爱才、育才、留才”的良好氛围,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促进更多人才在萧山加速集聚,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凤凰村:赓续红色根脉 打造高质量共富示范村
■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翁洪霞
凤凰山下,官河之畔,衙前镇凤凰村史馆内,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一张张红色的旧照片,无不诉说着凤凰村千百年来的历史变革。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在这里发轫,红色火种传播四方。如今,在党的二十大这股春风吹拂下,凤凰村再次迎来了新时代的“涅槃”。
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占地2.44平方公里的凤凰村,已建成以“二馆五点”为核心的衙前农民运动史迹群。通过党建引领“四治”融合模式,凤凰村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公司化、股份化、多元化等“一改三化”机制,依托金凤凰党建联盟等载体,发挥“红色+旅游”叠加效应,共建村史馆、官河驿站、凤凰驿研学中心、凤煌乐园等党群阵地,活动共融,发展共促,全民共富。
这里是一片创新沃土。从全省首家联营加油站到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从全国文明村到创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凤凰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个私经济与集体经济“两条腿”走路,促进富民强村。建设“三园两区”,拥有13.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其中有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及3.5万平方米的商铺,村级经营性资产已经达到10亿元,每年租金收入2500万元左右。
凤凰村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凤凰”传奇。“好,要大家好;有,要大家有”。这是一百年前衙前农民运动中,农运先驱李成虎发出的呐喊,代表了普通百姓朴素的共富愿望。
展望未来,凤凰村党委书记沃关良自信满满。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我们将始终赓续红色根脉,围绕美好生活,做好‘12345’文章,全力打造高质量共富示范村,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奉献凤凰力量。”沃关良说。
“1”即围绕一个目标,争取在2023年率先实现凤凰村基本现代化,到2030年实现村级可用资金8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0万元,集体经营性资产15亿元;“2”即发挥村级组织和集团级组织两个组织作用;“3”是做好三个坚持,即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两腿发展模式、坚持公立原则;“4”是打造工业、商业、游乐、康养四大园区;“5”是发挥“红色、产业、实力、体制、团队”五大优势。
同时,凤凰村将以未来乡村建设为载体,通过“农运故乡”“数字乡村”“共同富裕”三大引领路线建立未来三化九场景,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以打造全国红色文化研学主题标杆村、新时代共同富裕示范村、全省数字乡村治理样板村,共创以农文旅融合、产科教联动、医养康结合、数智治创新为一体的可持续的未来乡村服务生态链,形成具有凤凰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凤凰案例。
广德社区:构建“五心”幸福共同体 建成全龄友好型社区
■记者 项亚琼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走进北干街道广德社区,只见小区道路平整宽阔,建筑外立面崭新统一,商业街区整洁美观……“精修”后的社区焕然一新,得到了居民们的点赞:“整个社区和以前相比,变化太大了!”
广德小区建成于2002年,是我区第一个城市市政拆迁安置小区,也是北干街道现代共富先行示范社区之一。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幅停车出行难、遍布凸保笼的景象。如今,社区已然换上了崭新面容。
今年7月,未来社区建设首批加装电梯——广德小区50幢1单元、49幢2单元两部电梯正式交付使用,让老百姓“乘梯而上”,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生活。“以前每次下楼买菜都不敢买多,怕上楼拎不动。”住在50幢1单元的陈爷爷说起新加装的电梯,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有了电梯,省力省心!”
“小区居住人群多以原杭发厂、花边厂、陶瓷厂等企业退休职工为主,老龄化程度达到25%以上。”广德社区党委书记童春燕介绍,对照未来社区建设目标,今年广德小区积极推动电梯加装这一民生实事工作,目前该小区加装电梯已通过联审56台,其中有6台进入公示阶段,投入使用的已达25台。
除了装,还要拆。“原来每家每户窗户外面装的凸保笼,密密麻麻,样式各异,特别难看。”居民吴女士回忆道。如今通过开展保笼拆除工作,小区1200余户窗户上的“蜘蛛网”不见了,整洁清爽的住宅外立面让人眼前一亮。
改造的背后,是基层工作人员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艰辛付出。“保笼拆除工作难度不亚于拆迁,当时给住户们做思想工作也是颇费心思。”童春燕说。2020年,广德小区全面启动“旧改”工作,共拆除凸保笼5000多个、违建109处,新增车位300余个。不仅如此,广德社区还以共富街、民生坊“一街一坊”为轴,串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康养联合体、智慧卫生服务中心、广邻市集等核心特色项目,因地制宜打造现代社区场景,共建银龄友好型社区。
如今,一幅鲜活缤纷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广乐中心花园将与广德幼儿园联动,打造一个童趣天地;建立全区最大嵌入式康养联合体,配备康复中心用房、养老护理专区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不仅关注“一老一小”,在广德社区,年轻人同样是备受关爱的群体。社区将立足3500平方米的社区配套用房,打造一条“广德共富街”,做到公共配套与商业配套完美覆盖,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接下来我们将更加注重基层民主协商自治,依托五社联动,以文化共富、健康共富、幸福共富为支点,从兼顾‘一老一小’到建成全龄友好型社区,着力构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广德幸福共同体。”童春燕说。
三围村:依托“共富工坊”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首席记者 童志辉
金秋十月,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南沙大地,喜看稻菽千重浪。在益农镇三围村,呈现出一年最美丽“丰”景。这个因第三期围垦而得名的村庄,除了成片稻田,还把“小芹菜”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全国一村一品蔬菜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目标,也是历史发展进程。在萧山高水平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的当下,如何充分展示独具益农特色的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我们一直在思索,也从未停止探路的脚步。”三围村党总支副书记周金龙兴奋地表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盛会催人奋进,报告激励人心,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有了更多底气,同时也一刻不能懈怠。
作为萧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围涂造田的发源地,益农的围垦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三围村村民而言,在共产党领导下,全村人民创造的美好生活,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1976年春,原党山公社信源村、梅林村等9个村272户人家,怀揣着对土地的热情、对新生活的期待和一颗艰苦奋斗的初心,开始移民,选择在这片土地上安家,共同开创一个属于他们的新家园。
三围村党支部成立之初共有党员23名,那时候路不通、电没有、水不够,土地也是盐碱地。村党支部带领大家一起造房、修路,种植络麻、棉花等农作物,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春风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2000年,接过村庄发展“接力棒”的村党总支书记许天罡,秉持着实现富民强村的初心,从绍兴引进一批大棚蔬菜种植户,开启了三围村大棚蔬菜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个个大棚,变成了家家户户的“摇钱树”。
2005年9月,三围村成立杭州农垦蔬菜合作社。有了合作社,村民的蔬菜销售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也提高了蔬菜的产业化水平,辐射带动周边的群围、兴裕等村形成万余亩蔬菜基地。
2008年,为满足迅猛发展的蔬菜产业需要,村里新建了5000平方米物流集散场地及1000立方米冷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拓宽了蔬菜销售渠道。
奋力实干者引领潮头。2020年12月,三围村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这份“至高荣耀”折射出村民的幸福生活,也映射着村干部践行初心的光芒。
如今,“接力棒”交到了周金龙手中,他正谋划通过“共富工坊”,实现共同富裕。“依托共智富联合体,围绕‘智慧互联、绿色高效、共建共享’理念,通过建设‘联合’交易市场,打造‘联建’小微园区,立起‘农业+工业’的产业双支柱,开启共同富裕的致富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围村将继续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用实干成就梦想,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