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社建起应急救援队 家门口有了“守护神”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魏乐钇 通讯员 盛振刚)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消防战斗服、水枪、水带、灭火毯、消防斧、强光灯、防毒面具等装备器材有序地摆放着,应急救援队员值班表和管理制度张贴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

  这样装备完整的应急救援站点,就设在新街街道的智慧治理集成中心,该中心设置七大功能区,提供“一站式”服务。

  贴近群众、救早救小,科学布局应急救援站,是基层应急救援的根本之举。新街街道地域面积广,企业分布量多面广,怎样科学合理布局,是一道亟待解答的安全“难题。”

  今年以来,新街街道整合力量,创新11个安全专委会,依托专职消防队和城管、民兵、医务人员等力量,组建一支115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在此基础上,根据事件类别设置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医疗救护等14支不同类型的应急处置分队,遇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各村社则依托区域型微型消防站,整合党员干部、网格员、电工、泥水工、挖掘机手、医务人员等力量,组建22支村社应急救援队,遇突发险情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为有力开展应急救援,我们还在大力推进街道、村两级应急物资仓库建设,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街道已设置两级27个应急物资仓库,其中街道级5个,村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2个,同时,建成街道级避灾安置中心3个、村级避灾安置点21个、其他临时避灾安置点9个,总计可容纳9000余人,实现避灾安置场所全域覆盖。

  近年来,区应急管理局不断加大对区内社会救援力量的培育扶持力度,通过建设常态化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组织应急救援专业培训、开展应急救援专项演练、参与应急救援实战等多项培训,逐步形成了“政府培育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救援新格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沟通协作,细化完善应急处突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调查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公益
   第Z01版:今日瓜沥
   第Z02版:专题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航坞
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全域推进 幸福生活“看得见”
8年“安居梦” 今朝梦成真
宣丙水、李彩英夫妇:一句承诺兑现40年
村社建起应急救援队 家门口有了“守护神”
立足“双循环” 我区服务贸易发展表现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