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中医院院长全仁夫:帮扶路上的圆梦人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

  在萧山有这么一位医生被大家称为人体脊梁的“修复大师”,他就是萧山区中医院院长全仁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浙江省劳动模范……今年他又获评2022年第二季度“杭州好人”。

  走进全仁夫的办公室,里面挂满了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他深知,医生迈出一小步就是患者生命延续的一大步。

  全仁夫说:“在贫困地区,治疗脊柱畸形患者的医疗技术和治疗费用是横亘在患者面前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2019年,区中医院相继推出“重塑人生脊梁”和“杏林天使基金”两大公益基金项目,为脊柱畸形患者带去了希望,一批又一批的脊柱畸形患者在基金的援助下,重新挺直了脊梁,摆脱因病致贫的困境。

  今年6月9日,全仁夫率11名专家团队来到了四川旺苍,为当地脊柱畸形患者开展了“重塑人生脊梁”义诊活动,向30余名脊柱畸形患者送去了“橄榄枝”。目前,旺苍的4名脊柱畸形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手术陆续出院。他们四人中年纪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59岁,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畸形,而且难度一个比一个大。

  在这批就医患者中,有一个16岁的学霸少年小何,是一个很乐观也很要强的孩子,在旺苍当地最好的初中旺苍中学上学。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而小何得的5qSMA型为最常见类型,这种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一,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对于小何来说,只能通过手术才能让他弯曲的脊柱变直。

  7月30日,小何在全麻下行“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整个手术进行了七个多小时。手术后的第12天,小何在妈妈和大姐的帮助下第一次坐起身来,透着窗户看着窗外的景色,这一幕让小何的家人喜极而泣。

  如今,小何已经康复出院,他可以挺直腰背坐在椅子上学习了。畸形的脊柱得到了很好的矫正,脊柱侧弯角度从术前的83度到术后的42度,他终于实现了可以和其他学生一样,挺起腰杆学习的梦想。

  为了延缓小何肌萎缩进程,9月16日,区中医院为其进行了脊髓性肌萎缩(SMA)鞘内注射治疗,这也是区中医院完成的首例SMA注射治疗。

  据了解,用于小何治疗特效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曾因价格昂贵被称为“天价药”。2021年12月,该药被纳入医保,价格从原先的70万元降到了3.3万元。医院通过基因检测找到了原发病,并为他争取到注射诺西那生钠的机会,为他带去了生的希望。

  全仁夫说:“我们既然帮了,那就应该帮到底!”

  其实,在区中医院十五病区(脊柱矫形科)的病房里延续着很多患者重生的希望,让很多人找到了抬头挺胸做人的自信。

  截至目前,萧山区中医院的“重塑人生脊梁”和“杏林天使基金”两大公益基金项目已为200余名湖北、贵州、西藏、浙江、四川等地区的脊柱畸形患者减免医疗费用超过950余万元。

  这项公益项目还在持续进行中,近期区中医院又迎来了9名来自九寨沟的脊柱畸形患者,目前已全部完成脊柱矫形手术。30余载的从医路让全仁夫更加坚定信心,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奔赴在为患者圆梦的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萧暖暖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生活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宁围月刊
   第Z02版:重点工作
   第Z03版:民生服务
   第Z04版:特刊
双向奔赴 萧山收到康定送来的1000多箱苹果
老人晕厥倒地 医生跪地救人
绿洲公益志愿团队走进贵州助学
区中医院院长全仁夫:帮扶路上的圆梦人
助盲人“看”电影 狮子会泰山服务队让盲人的需求被看见
这份跨越3700多公里的感谢信点名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