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武帝的自我批评

  ■文/ 马马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首题为《秋风辞》的诗,是汉武帝在巡行河东泛舟汾河之上与群臣宴饮时所作,情感随笔触流动,前两句写景,“黄落”与“归”,为后文“少壮几时奈老何”张本。第三四句,睹物思人,不知思陈阿娇还是卫子夫,抑或李夫人,他生命中的女人,哪一个都不简单;也有人说是思贤者强者,霍去病死,卫青死,董仲舒死,那些陪他哭过笑过的人都已远去,满目山河空念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五六两句眼中即景,写此次游汾河场面浩大。最后三句写鼓鸣歌发之游河高潮,于欢乐之极,突悟“欢乐极兮哀情多”,也即寻常人所说的“乐极生悲”。武帝此悲,非悲别样,悲只悲老之将至。后代帝王如康熙,也嫌活得不够,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汉武帝活了七十岁,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够长寿了。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第五位天子。他的曾祖父是汉高祖刘邦,祖父是汉文帝刘恒,父亲是汉景帝刘启。刘彻七岁那年被立为太子,十六岁即位,在位五十四年。

  汉初施行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待汉武帝即位,西汉建国七十年间积累下来的“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京师之钱”也因“贯朽而不可校”,强汉之雏形已出现在少年天子眼前。年少的武帝雄才大略,治国策略从祖父辈的“休养生息”向“开疆拓土”转变,世俗进取的儒学代替了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与大儒董仲舒之间有一场君臣对话,汉武帝三问,董仲舒三答。董仲舒这三个回答,是谓“天人三策”,也叫“举贤良三策”,让武帝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了理论依据和实操准则。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大政方针,儒家“礼乐射御书数”成为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话,“立太学以教于国”。有了儒学的思想统治,武帝开动国家机器,赶跑匈奴,吞并朝鲜,遣使西域,在位五十四年,汉武大帝开拓出一片西汉最大疆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轨迹,与“千古一帝”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汉武帝在位时,广修宫殿,大置苑囿,四处巡游,寻仙觅药,封禅祭祀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晚年又信谣传谣,以巫蛊邪祟之名降罪太子刘据,太子自杀,太子生母卫子夫亦自杀,造成了一场死人上万的大灾难,给西汉社会带来巨大的狂风骤雨。

  生命的最后几年,武帝心生悔恨与内疚——培养多年的储君因自己轻信流言而屈死,帝国也因连年征战和靡费呈国库空虚,百姓流离,民穷财尽。武帝眼前似乎出现了“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的悲惨画面,加上各地报上来许多诡异天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即《轮台诏》,当着满朝文武之面,“深陈既往之悔”,对自己在位五十四年的作为进行了回头看,内容有对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的追悔,有对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提案的否决,并对自己贸然派遣李广利出兵匈奴最后兵败表示悲痛。

  “轮台诏”,又称“悔过之诏”或“罪己之诏”。宋代《通鉴》记录征和四年三月叙武帝之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这是汉武帝“罪己”的开端。轮台之诏上承太子刘据昭雪一事,其直接起因,则是征和三年不利的军事形势。他否定桑弘羊等的请求,并下诏曰:“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武帝由是不复出军,并于征和四年六月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这些就是轮台诏的主要内容。自轮台诏之后,武帝的治国方略由连年征战靡费无度转而回归到与民休息重视农桑,国家终于慢慢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

  《通鉴》的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他对汉武帝有个总体评价,意思是说汉武帝在许多做法上与秦始皇差不了多少,照理,汉朝的结局与秦朝是一样的,但是,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纳谏好贤,赏罚分明,关键是知过能改,所以虽然他做了许多和秦始皇一样的事,最后却有个好的结果,避免了国家倾覆的结局。

  汉武帝自己也说过:“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临死之时,把年仅八岁的少子刘弗陵托付给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在霍光辅佐之下,汉昭帝刘弗陵继续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与后世的宣帝刘询一道,开创了“昭宣中兴”局面。史载,宣帝时候,西汉经济繁荣,虽没有达到“文景之治”米烂陈仓的高度,但粮食的价钱,从武帝时每石五十钱,下降到了每石五钱,武帝穷兵黩武造成的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至此得到有效缓解。

  唐朝诗人李贺眼中,汉武帝刘彻是“茂陵刘郎秋风客”,但在毛泽东的笔下,汉武帝形象高大威猛,是鼎盛之世的伟大君王——“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汉武帝地下有知,亦当欣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有一种爱叫传承,有一种传承叫感恩
~~~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经济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悦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财经
马亚囡“梧桐树”师生音乐会走过十季
汉武帝的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