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颐养萧山模式在家门口成为现实

  ■文/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倪秀青 

  制图 俞钦洋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事关千家万户,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早在年初,我区把“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80张、建设康养联合体1家、建成智慧公办养老院1家、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10名、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服务智能终端配备全覆盖、已建成住宅小区服务圈内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达标率达100%”列入区级养老民生实事。

  截至目前,六大养老民生实事全部有效落地,为全区31万老年人群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各项养老需求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

  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更加完善

  11月中旬,城厢街道湘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放,在1100平方米的空间里,乒乓球室、棋牌活动室、康养驿站、艾灸理疗室、推拿室、家庭支持室、康复训练区、老年学堂等一应俱全,辖区老人在这里看越剧、做手工、量血压、享受各类志愿服务。而在边上,湘湖大食堂解决了老人们的就餐难问题,一到中午或晚上,食堂里饭菜飘香,老人们坐在一块儿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今年以来,不仅是湘湖社区,我区其他各个社区也在挖掘潜力,想方设法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相继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助餐点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保健康复等服务。

  根据养老民生实事“已建成住宅小区每百户20平方米、单处不低于200平方米”的配建要求,通过划定服务圈、置换(租赁)用房、盘活养老资源等方式,使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优化,养老服务圈更加完善。

  截至目前,全区489个已建成住宅小区,共划定服务圈213个,已达标服务圈213个,共计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11.52万平方米,累计补齐已建成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缺口2.45万平方米,配建达标率达100%。

  在家门口享受“康复+养老”服务

  “来,抬脚,慢慢走,现在走路稳定性已经好多啦。我们休息十分钟,然后再来一组。”近日,在期颐嘉园康养联合体宽敞明亮的康复训练室内,几名老人在护理员的指导下有说有笑地进行着康复训练,而这样的康复训练画面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期颐嘉园康养联合体于今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设有康复训练区、中医诊疗区、康养花园等多个功能区块。其中康复训练区可为老人提供步行训练、上下肢康复训练、手眼协调训练、防止和矫正手指屈肌痉挛或挛缩畸形训练等。依靠专业的康复师和器械,这里有比家里更加专业的照护,园区里的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康复计划,并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科学进行。

  除期颐嘉园康养联合体外,今年我区还新增了萧山区福寿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北干街道广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两家康养联合体,超额完成“建设康养联合体1家”的民生实事任务清单。康养联合体作为“康复+养老”新模式,以功能康复为重点,以提升康复服务能力为抓手,按照“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的五有标准,让更多老人实现了“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心愿。

  另外,我区今年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成智慧公办养老院、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完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备也落地成效。

  舒适的居住环境,可口的热饭热菜,完善的硬件设施,专业的康复团队……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湘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第08版:教育
幸福颐养萧山模式在家门口成为现实
浙江省陶瓷艺术精品展在萧山开幕
区人大常委会举行2023年度预算草案“三审制”工作动员会
区领导赴党湾开展巡河工作
柔力球汇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宣讲团赴进化镇宣讲
区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全力推进“两类人员”安全教育工作
孙娴:着力打造老旧社区现代化治理样本
市科协一行来萧调研村社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