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构筑“一把手”廉洁防线,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清廉建设,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样板,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深耕细作,硕果累累。随着一个个“盆景”连片成“风景”,清廉萧山建设已渐入佳境、百花齐放——萧山在全省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单位综合比选中名列第一;传化集团、益农镇群围村入选全省100家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省法纪教育基地、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入选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鲁冠球精神展陈馆、湘湖廉洁文化教育专线入选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文/蒋超 高佳娣
助力共富
清廉画笔绘出“未来”蓝图
金色稻田开出小火车,鸭棚成为时尚咖啡馆,古老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在临浦镇的横一村,“吃方顶柿,做方正人”是大家熟知的清廉口号。该村的监察工作联络站,融合了便民金融服务区、横一村共富展厅、议事协商区、收集民意角等多个功能,让村民的获得感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11月,杭州市清廉村居现场推进会在临浦镇召开,横一村在内的7个典型案例入选2022年度杭州市清廉村居特色样板,成为清廉萧山建设的展示窗口。
村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清廉村居建设,就要把清廉因子嵌入到惠民政策落实、工程项目建设和资产资源处置中,确保实现乡村振兴质量、效率、廉洁相统一。这也是我区大力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初心所在。
近年来,萧山突出高频率、高关注度、高获得感的村级事项,聚焦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亲清“五清”目标,按照有阵地可看、有经验可学、有亮点可晒、有特色可借鉴、有制度可推广等“五个有”要求,着力深化清廉村居1231推进体系,持续提升全区清廉单元颗粒饱满度,为建设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提供了坚强保障。
前不久,“义桥经验”的再度出圈,就是个典型例子。在全市清廉杭州建设推进会上,义桥镇作为清廉村居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聚焦小额资金监管,义桥镇在全区率先推行村级财务非现金收支,连续三年实现村级财务领域新增信访问题“零发生”。聚焦小微权力运行,在管理端用好“码上工程”,形成村社录入、镇街审核、系统自动预警的监督模式;在群众端,创新推行“微信治村”3.0,激发群众对基层公权力运行的监督。聚焦公章保管使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村社“智慧印章”管理系统,用电子套筒锁住实体印章,重塑公章使用审批流程,形成“审、用、管、督”一体化闭环式管理。
目前,“智慧印章”已实现全区558个村社全覆盖,176个用章事项纳入监管,累计用印次数11.48万次,用印平均审批时长缩短9小时,较以往缩短97.42%,该应用获评全省首批“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
作为杭州市“未来乡村”试点,瓜沥镇梅林村以“沥家园”为载体,创新公益积分兑换体系,最大限度扩大群众的监督覆盖面;益农镇群围村在全区首创“智慧小脑”村级基层治理平台,通过“村民有话谈”模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精确定位,群众事项处理效率和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宁围街道振宁社区“云接访”系统集云接访、云约访、云下访于一体,避免群众就信访问题重复跑、往上跑,形成纪检接访的“一网统管”。
截至目前,我区已在线公开村级事项400余万项,在线预警整改问题1.4万余个,办理群众诉求1.6万余个。按计划,到2025年底,全区80%以上村社要达到清廉村居建设标准,逐步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成效明显的“清廉村居”建设示范点,让更多人看到萧山的清廉风景,听到萧山的清廉之声。
数治促廉 让公权力在轨运行
小微权力的规范化,是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信任感的第一步。从大场景中找准改革突破口,在小切口中谋划建设应用。这是我区以数字化监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个缩影。
“数治”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于融入。围绕村级工程、农民建房、资产资源管理、村级采购、劳务用工等群众关心关注的10大事项,我区推动编制53张流程图、梳理119个主要环节,打造集问题发现、过程管理、事后监管、结果处置于一体的“码上工程”数智系统,确保权力运行规范、监督精准有力。
在此基础上,优化“码上工程”与农民建房“一件事”、小额工程数智治理、“萧采云”、“三资”管理、社会大救助等基层治理平台的协同贯通,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比对碰撞,倒逼推动村级事务监管的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
“智慧食堂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售菜从‘定份’到‘定量’的转变,浪费食品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而且每月食材采购、能耗使用还可以节省1万余元!” 这是党湾镇的智慧食堂系统上线后,得到的众多好评之一。
紧盯“舌尖上的浪费”,区教育局建设学校“码上食堂”,对食堂进行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便于家长扫码查看食堂菜单、菜价和后厨实时情况;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食堂引入人脸识别系统,职工刷脸吃饭,每天就餐人数和食堂运行情况全程记录;进化镇从全域18家老年食堂入手,在清廉村社“码上平台”上线“进心膳养”数智功能,村民打开手机就可以了解每周菜单、爱心捐赠等信息,最大限度优化“阳光食堂”。
为规范国企房产公权力的行使,我区以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了“清风居”国有房产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通过嵌入预警规则、实时监测研判、多跨碰撞比对,动态感知、精准识别房产租赁背后公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自动生成预警信息。
目前,“清风居”通过下放审批权限、重塑审批流程,国资部门监管效率提升了30%。自去年10月监督应用场景运行以来,已生成预警问题1000余个,推动收回房产9处、追缴租金6000余万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对信息违规查询权进行预警监督,则是“清风警”公安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场景建设的其中一个成果。“清风警”公安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场景将公安领域监督对象的重点权力事项和廉政风险点纳管其中,增设了违规查询信息、违规处置涉案款物等10个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模块,着力推动公安领域核心业务数字化和行权留痕化,确保“数据天眼”实战、实用、实效。
自试运行以来,“清风警”公安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场景已共享数据14.5万余条,构建了80余个预警模型,推动完善证书登记管理、考核通报等制度5项,监督模型的有效性初步被验证。
“千羽”齐飞 萧然大地吹拂清廉风尚
清廉萧山建设,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按照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工作要求,区纪委区监委不断提升清廉单元建设颗粒饱满度,树立了一批具有萧山辨识度的示范样板,坚持将项目化思维融入日常监督全过程,孵化各有特色的清廉品牌。
民营经济是萧山区的特色和标签。如何写好清廉萧山建设的“必答题”,是推动萧山经济稳进提质的题中之义。
对此,我区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建章立制释放发展动力。一方面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另一方面保障惠企政策落地落细,积极做好企业的纾困解难工作,助力营商环境再升级。同时,对优秀民营企业在清廉文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进行了深入挖掘、提炼和推广。其中,将党建与清廉深入融合的传化集团、书写18万字立“企业规矩”的胜达集团、数字化赋能规避清廉风险的亚太集团、形成“内控管理机制健全”的东南网架集团等,都已成为优秀样板。
在推动清廉医院建设过程中,我区建立医共体监察工作联络站4个,院区、分院监察工作联络室31个,支部、科室联络点67个,实现了对公立医疗机构公职人员网格化监督全覆盖。出台医药代表阳光接待、药械阳光采购、廉政查房等系列制度,推动权力运行流程可公开、内容可监督。积极培育“购·清廉”“智清廉共体”“杏林清风”等细胞颗粒,区第一人民医院入选市区清廉建设优秀范例。
打造清廉学校,我区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梳理小微权力83项,以制度约束公权力的运行。探索监察模式,使家长成为学校清廉建设的参与者和同盟军。利用“家长云课堂”平台,开设“亲清家校”栏目,以清廉教育视频的形式,传导“亲清关系”理念。目前,我区已创建清廉学校103所,实现所有镇(街道)和所有学段的全覆盖。1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清廉学校示范点,8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清廉学校示范点,10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清廉学校优秀案例。
通过多个维度,我区将清廉萧山层层放大到最小颗粒度的清廉细胞,持续提高清廉细胞饱满度,实现清廉萧山建设从点到面的整体跃升。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培育一批廉洁文化阵地,不断提升廉洁文化感染力、渗透力。
近年来,各镇街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和清廉基因、清廉元素,自然地植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打造清廉文化阵地——
将岳飞“精忠报国”的“忠”与“义”融入清廉基因,串联“布衣都督”汤寿潜、民族英雄葛云飞的清廉事迹,结合梅花、青梅等元素,提炼清廉品牌“青梅引”,并以“梅兰竹菊”打造清风之旅……在进化镇,清廉品牌建设是对宋韵文化精髓的一次生动“解码”。
城厢街道的清厢茶馆,是由14年前一个小小的爱心茶摊,活化而成的社会场景。茶馆里有“七味茶”,并配了七种清廉茶语,包括金银花茶、莲心茶、荷花茶等。除了常态化组织清风课堂、清廉文化活动以外,茶馆还“混搭”了爱心义卖、便民服务等更多功能,让更多人品味“清香”。
固本培元夯“廉”基,全域共建聚“廉”力。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厚植清廉文化土壤,强化廉洁家风浸润,通过廉政故事展演、廉政绍剧、清廉剪纸、清风之旅、清廉动漫大赛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赛事,推动清廉文化建设植入到村社、学校、医院、企业中,让廉洁理念融入百姓生活,进入千家万户,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清廉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