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童志辉 实习生 李小玉) 面对治理环境日趋复杂、治理成本日益抬升的挑战,如何通过创新实践,为乡村治理赋能?
所前镇传芳村的“玉叶传芳”积分制,通过对乡村治理具体事项进行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并根据积分结果给予相应激励或约束,在推进村庄自治、助力振兴和实现共富中,已凸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日前,该积分制入选区民政局典型案例。
从唐朝天佑四年至今,传芳村已有1000多年历史。南宋庆元年间,宋宁宗赵扩御书“玉叶传芳,金枝衍庆”,故以传芳为名。
这个具有深厚历史文脉的古村落,却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信访村”“平安建设黑榜村”。由于缺乏有效的乡村治理手段,导致人心涣散,村两委一度陷入迷茫和困惑,乡村自治遇到了痛点。
传芳村在“走出去”中深悟“枫桥经验”,学习借鉴乡村治理先进经验和做法,重新审视自身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提出“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新传芳”。
在全村推行乡村自治考核积分制后,经过3年实践和运行,传芳村不仅摘掉了“信访村”帽子,更撬动了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同时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村民自治热情。
如依托 “玉叶传芳”积分制,传芳村引导村民树立“人人都是微网格员”理念,取得了积极成效。打开传芳村微网格工作日志,从窨井盖高出地面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到文化长廊夜灯不亮、三岔路口广角镜凹陷等诸多民生问题,整改前后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在实现闭环管理和村容村貌的点滴变化中,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信任感也在逐步累积提升。
“我们按照可控力、扁平化、便利性和实操性‘四原则’,由传芳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具体实施的主体单位。”传芳村党总支书记李民峰介绍,“玉叶传芳” 积分制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坚持民主法治双轮驱动,自治德治融合渗透,村民自检自查贯穿日常,通过因势利导、集思广益、全民参与,实现了“积分制”的细选复刻、无缝衔接和精准实施。
说起该积分制的特色亮点,李民峰表示,主要体现在坚持“三公”原则,让村民信服;设立积分“仲裁”小组,为村民撑腰;贵在村民参与,重在村民支持;提升积分含金量,让乡村自治成果惠及全体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