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4日 星期日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浪花奶奶”舞上杭州亚运会“大舞台”

  ■文/记者 刘殿君 通讯员 王新江

  摄/记者 范方斌

  昨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钱塘江畔盛大启幕。恢弘大气、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惊艳了世界,也让人们再次“点赞”萧山、“聚焦”杭州。

  细心的观众注意到了,开幕式暖场节目中,一个由28人组成的篮球舞蹈操队伍,格外吸引人们眼球。让人们“惊讶”的是,这支球队基本由55岁以上的“奶奶们”组成。身着盛装典雅的演出服,手抛上下翻飞的篮球,脚踩轻灵的舞步……被称之为“浪花奶奶”队的精彩表演,征服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殊不知,这支入选本届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队伍,竟然是来自萧山“千年古镇”楼塔的农民“奶奶们”。

  原来,今年6月,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总导演在参与全省遴选开闭幕式暖场节目的时候,幼儿篮球宝贝们酷炫的篮球操表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全新的想法:组建一支老年“浪花奶奶”篮球队,舞动“亚运大舞台”。

  这个“新奇的点子”,得到了萧山区文旅局和楼塔镇的一致认可。楼塔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楼塔素有“篮球之乡”美誉,用篮球作为文化载体,借亚运会的平台,向世界讲好楼塔故事,“奶奶篮球队”无疑是个非常好的载体。

  “巴西的足球,楼塔的篮球”。这是当地人们的一句“戏语”,足见他们对篮球的热爱程度。在楼塔,无论童叟或者男女,都会打篮球。当年,楼塔还获得了全省农民篮球大赛的亚军。

  多方“一拍即合”,专业人员在全镇范围内开始“选拔”。除却年龄“门槛”外,其他“难度系数”要求也很高:会打篮球、会舞蹈、善表演、身体素质好、“随叫随到”训练……

  没想到,“风声”一泄露,前来主动“应战”接受选拔的大有人在。最终,在区镇两级的共同努力下,“精挑细选”了一批55岁以上的女性篮球爱好者,优中选优,“奶奶篮球队”组建成功。

  “奶奶们”喜欢篮球,有一定基础。但排练篮球舞却是复杂的技术活儿了。习惯于忙着农田里庄稼和繁琐家务的她们,新鲜感一过,迎来了真正的挑战和“魔鬼训练”。区文化馆邀请来专业的老师负责舞蹈排练,楼塔镇也请来篮球教练教她们各种技术动作:拍球、跨球、转圈等。一天天长达几个小时的艰苦训练,让承受不住的奶奶无奈退出了队伍。最终,从近百个参选的奶奶中,“留住”了28人。

  “奶奶们”节目排练是在大同二村绕城高速高架下面的球场上进行的。每天从晚上六点持续到八九点,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姐妹们,马上训练了,碗筷等训练完了再洗,马上集合。”这是“农民奶奶篮球操队”队长楼旭华经常在群里的留言。

  为何叫“浪花奶奶”?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浪花的灵感来自于萧山的“潮文化”,寓意“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

  八千年文明,古韵萧山,就像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浪花,融汇于勤劳勇敢的萧山人血脉中,代代相传。

  而“浪花奶奶”的形象与开幕式的主题“潮起亚细亚”完美契合,同时也呼应了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

  “浪花奶奶”在“亚运大舞台”的精彩“亮相”,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也成为那朵最亮眼的浪花之一。“我们就是要在全亚洲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用最好的球艺和精神风貌,展示中国妇女体育的风采。”60岁的队员、楼英村村民楼培珍的话,代表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萧山农村妇女用“篮球文化”这种形式,第一次走上了世界大舞台,她们完美展现了萧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萧看亚运
   第04版:萧看亚运
亚运会开幕式 江南韵味与活力杭州撞了个满怀
萧山“浪花奶奶”舞上杭州亚运会“大舞台”
开幕式外 我们看到了什么?
宋韵蹴鞠“颠”进“大莲花”
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