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4日 星期日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韵蹴鞠“颠”进“大莲花”

  ■文/记者 童宇倩 何可人 摄/记者 范方斌 

  9月23日,由萧山区选送的“宋韵蹴鞠”,亮相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首个暖场节目体育秀《快乐家园》,向世界展示宋韵文化,传承中华风雅。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运动。在宋朝,蹴鞠运动风靡一时,成为全国性的娱乐、体育活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宋韵蹴鞠”为何能登上亚洲级、世界级的“亚运舞台”?

  这背后,是一段萧山与时间赛跑、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战场、主阵地,萧山要拿什么节目展示给全世界人民?

  “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总导演罗可歌商量后,我们当时考虑两个方向,一是群众基础要好;二是得呈现地方特色文化,体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这一文化又需要跟体育相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简言之,就是要打造一个将优秀传统文化、宋韵特色和竞技体育三者完美融合的特色项目。

  在非遗的十大门类中,传统体育是其中一大门类。其中“国遗”蹴鞠,发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宋代,在杭州南宋时期的皇城,是一项非常受百姓欢迎的潮流运动。

  “既然蹴鞠曾经在杭州这么火,我们就想把它继续传承和推广下去。”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选择“宋韵蹴鞠”,就是要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亚运舞台”上展示给全世界人民看。

  “宋韵蹴鞠”定了,怎么演?今年6月,区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李萍邀请了来自山东的蹴鞠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技艺,同时在萧山区足球基础最好的两所学校——高桥小学、北干小学的足球队员中进行选拔。当传承人得知要在2个月内帮助孩子们完成一场高水平的蹴鞠表演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可能的,其他地方都要练上几年才能上台呢!”

  “家门口的亚运会,怎么能少了我们萧山的节目?”今年7月起,区文旅局和蹴鞠传承人从两所学校的足球队员中选拔出35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刚上小学三年级,最大的正读小学六年级。

  不仅年龄小,孩子们的颠球水平也有待提升。与现代足球相比,蹴鞠表演以展现宋韵的趣味性为主,注重颠球技术的呈现,节目中有单人蹴鞠、双人蹴鞠等形式。这对于足球队的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需要花大量时间集训。

  在颠球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区文化馆还邀请了杭州市文化馆的朱亚莲老师对舞蹈进行编排,使“宋韵蹴鞠”既呈现出传统蹴鞠技艺,又能通过蹴鞠形式、队形变换等,体现宋韵雅趣的特色。

  在区教育局、高桥小学、北干小学和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下,“萧山速度”尽显:今年8月下旬,“宋韵蹴鞠”的表演视频通过了总导演的“认证”;如今,每个小球员都练成了一身绝活,基本可以连续颠球两三百个不落地。

  “宋韵蹴鞠”的亮相,也正如罗导所说的,“本次仪式前表演,以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为核心理念,欢乐、喜庆为主基调,向全世界诠释千年文化传承的新时代风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萧看亚运
   第04版:萧看亚运
亚运会开幕式 江南韵味与活力杭州撞了个满怀
萧山“浪花奶奶”舞上杭州亚运会“大舞台”
开幕式外 我们看到了什么?
宋韵蹴鞠“颠”进“大莲花”
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