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金梁 记者 王俞楠)秋夜,街边灯火氤氲,各色美食散发着诱人的味道,一群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忙碌地穿梭在街头巷尾,时而拍照、时而交流、时而记录……从9月份起,区食安协会联合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展“护航亚运”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行动。
由于小摊贩分散经营,经过前期摸底,志愿者分成两队,分别对蜀山街道和所前镇的食品摊贩进行社会监督。晚上8点左右,天已经完全黑了,位于蜀山街道桥头陈村的美食街依然十分热闹,监督一队的志愿者按照《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对9家经营者的卫生设施、食材餐具、个人卫生、经营范围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按规定抽取了9批次样品。同时,监督二队的志愿者也对位于所前镇金临湖村的食品摊贩经营者进行了监督。
“当天的检查共抽样18批次。检查情况总体还可以,卫生设施、食材餐具、经营范围、加工用水等情况未发现明显问题,但健康证办理、餐具清洗、三防措施、废弃物收集等情况相对较差,个别存在超范围经营果蔬汁等问题。”志愿者在现场指出了上述问题,并告知经营者要按照《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经营,及时整改。“我们会将样品交由省检科院,主要对肉源性成分、致病菌、防腐剂、着色剂等27项指标进行检测。”区食安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10月中旬,区食安协会共检查小摊贩经营者32家,发现各类问题54个,抽样50批次,其中32批次已出结果,检测发现两批次羊肉串原料中含有猪源性成分。目前,区食安协会已将检测发现情况抄告相关监管部门处理。下一步,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小摊贩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行动,通过培训指导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督促其及时改正存在问题,同时,积极沟通协调引导其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让老百姓能享受美味又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