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我们迎来立冬节气,这标志着冬天正式拉开序幕。立冬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万物趋于休止,开始养精蓄锐,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此时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间节点。区科协科普讲师团讲师、公共营养师叶美燕提醒,具体可以记住两句话:养生要“三藏五防”、进补吃“三白五黑”。
所谓“三藏”,包括藏阳、藏精、藏神。
藏阳,即要固护阳气。此时应注意避寒就温,不要过度劳累。尽量少出汗,不要剧烈运动,避免损耗阳气;衣服要穿暖,保证充足的睡眠。
藏精,就是藏五脏之精,尤其是肾精。肾精是五脏之精的根本。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是藏精的时节,如果冬季失于闭藏,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影响机体免疫力,容易得病。
藏神,就是要内藏神气。冬天万物闭藏,人的神气也应避免过于浮越。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光线会影响人的情绪,冬季日短夜长,光照时间缩短,可能出现情绪低落、体力衰退、睡眠不稳、身体疲乏等现象。对此,养神最好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延长光照时间,用阳光带来的温暖和明亮调养情绪。
“五防”,指的是防头寒、防鼻寒、防颈寒、防腰寒和防脚寒。
民间有云:“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立冬之后,降温风大,即使戴一顶很薄的帽子,也有助于保暖防寒。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阶段,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因此,要注意头部保暖。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为许多人的烦恼,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鼻翼,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免疫力,是防治鼻炎不错的办法。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穴位。很多颈椎疾病的复发,都和颈部受凉刺激有关。此时穿立领装是给脖子挡风保暖的好办法。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具体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建议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做50~100遍。
寒从脚下生,防脚寒,泡脚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水温最好在40℃左右,以水淹没踝关节处为宜;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泡完擦干后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立冬后进补也有讲究,建议吃“三白五黑”。
其中,“三白”包括大白菜、白萝卜和梨。立冬过后,霜打过的白菜水分丰富,膳食纤维多,滋阴润燥;白萝卜有一定润肺止咳功效,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梨素有“天然矿泉水”之称,生吃生津解渴,熟吃润肺止咳。这些应季果蔬,都是此时进补的良品。
另外,“五黑”包括黑米、黑豆、黑枣、黑芝麻和黑木耳。“肾主冬”,初冬养生“黑色入肾”,更宜食“黑”为补。以上这些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养肾补虚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