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伟雄
说到宗璞先生,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中学课本里她写的《紫藤萝瀑布》。在那个青涩的年龄里,这篇散文把我带入了神秘优美的文字世界,第一次感受到植物绚丽的美感。她让我从内心悄悄地喜欢上了文学,喜欢上了写作。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在书店遇到她的散文集《平芜尽处是春山》,仿佛久逢的朋友,让我在惊喜中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
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平芜尽处是春山》是宗璞晚年最新出版的一部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她在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共分五辑,叙述了她对父母的怀念,对人间草木的赞美,对读书、对生命的思考。文字含蓄隽永而又不失广阔厚重,给人以力量和温暖。
对亲情的回忆和描写是本书最感人的部分。在作者心中,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是春天,是太阳。她虽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双外科医生的巧手,但为了家庭,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出了一切。是母亲的柔韧坚强,才支撑起这个家度过最艰难的岁月。也是母亲对家务事的分担,才使父亲能够安心做学问。更是因为有了母亲寸步不离地陪伴,才让体弱多病的女儿有了安全感。母亲就像太阳的光芒,温暖着全家,和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我知道,我再不能睡在母亲身边讨得那样深的平安感了,我们的家从此再没有春天和太阳了。我们的家像一叶孤舟忽然失去了掌舵的人,在茫茫大海中任意漂流。”表达了作者痛失母亲的茫然与悲痛之情,也深深地感动着我。
书中的《三松堂断忆》《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两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作者从女儿的角度,通过诸多的生活细节,为我们刻画出了国学大师、北大教授冯友兰先生真实感人的形象。他对生活要求很低,节俭,但不乏生活情趣,也有豪情奔放的时候。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放弃思考。他的身上有呆气,有仙气,自强不息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地步。晚年在耳目失聪,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就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忘记对中国哲学寄予厚望,用尽力气说道:“中国的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他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
宗璞的散文善于从细小的生活琐事和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体验和感悟人生,将深沉的思索诉诸笔端。如书中的《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报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看到花儿由衰到盛,睹物释怀,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到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永恒主题。
再如《丁香结》一文,作者由丁香结联想到人生之结,想到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就像她在文中所说:“丁香结年年都有。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没有解不完的人生之结,岂不太平淡太无味了么?”言语间展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必须面对的困境,随波逐流总是容易的。艰难的是,在不断被毁坏的事物上。宗璞用一颗坚韧的心,建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要在生活中寻求趣味,不能只与蝇蛆争温饱。”从她的文字中,你可以读出山水般的诗意,也可以读出如萤火般活泼的光,读懂她细腻的情感与积极的精神。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以明代诗人田歆这句诗作为书名,寓意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停地追求。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停下脚步,而是风雨兼程,因为迈过前面的荒芜,就是漫漫春山。我想,这也许就是宗璞作品对读者最好的激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