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章瑜)近日举行的浙江省(杭州站)护理创新大赛上,萧山区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国飞的发明《一体化多功能辅助床架在重度脊柱畸形头盆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荣获二等奖。记者从区卫健局获悉,2022年至今,全区护士共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31项。
周国飞所在的是脊柱矫形科,收治了很多脊柱畸形患者,其中有些患者需要手术,比如通过盆环牵引方式进行矫正。每次查房时,很多盆环牵引患者都说睡不好,他们一旦带上头盆环后体位受限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同时也给患者上下床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让这些患者能够睡得踏实,减少安全隐患,周国飞设计了一体化多功能辅助床架。该床架不仅可随意移动头部、臀部两个支撑组件的距离,而且所有组件可前后、上下调节,满足舒适体位。该项护理创新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也是2022年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目前该发明已在临床应用推广,让200多个患者受益。
在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门急诊危重症大科护士长金王燕研发的新型医用垫脚板在临床护理中发挥了大用处。在重症医学科,很多是昏迷或者使用了镇静药物的患者。对于他们来说,为了改善呼吸困难,预防和减少反流性、吸入性肺炎的产生,促进伤口愈合,床头的高度要保持在30度左右。
为防止病人下滑,需要使用垫脚板保持病人体位,但临床上的垫脚板为同一规格,无法满足不同身高病人的临床需求。金王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了可以调节的医用垫脚板。它的特点就是底座和底座顶部设有支撑机构和缓冲机构,底座顶部还设有踩踏板,可以根据患者身高来进行调整,满足不同身高病人需求。
在浙江萧山医院新生儿监护室,很多住院的宝宝会被戴上手套,保护宝宝的皮肤避免抓伤。但普通手套的手套线容易脱落缠绕新生儿手指或脚趾,手套外夹住心电监护的探头容易脱落且探头感应不灵敏,也不利于新生儿手部皮肤观察。
作为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的黄海英,带着护士们在临床护理中反复实践研发了一款婴儿手套,他们挑选透气薄棉布制作,侧边打圆孔,方便观察宝宝小手小脚的皮肤状况,通过手套圆孔插入监护探头,还能防止探头脱离。该项专利在2022年7月荣获杭州市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二等奖。目前这款婴儿手套已经有效应用于临床,年使用量1万双左右。
目前,全区有1万余名护士守护着市民的健康防线,他们“奇思妙想”的小发明,为患者带去了更多温暖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