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颖华
一道道弧光焊花,一件件高端装备,电光石火之中,闪耀的不仅仅是精湛的生产技艺,更是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执着与匠心。
作为我区焊接技术领军人才,现任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主管的刘自刚,在推动焊接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开发的过程中持续学习、持续创新,助力国家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高端装备制造。
他是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第三层次优秀技能人才、杭州市技术能手、萧山区第九届职业技术带头人、第五届“萧山工匠”。一大串耀眼的荣誉背后,是这名80后焊接技术专家用行动书写的奋斗誓言。
常年扎根生产一线,锤炼技能传承技艺
精湛的技艺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锤炼。从业10年来,刘自刚始终扎根生产一线,不断打磨自己、提升自己。在掌握高超焊接技能的基础上,他坚持学习,去年考取了电工技师证书,今年又获得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高级技师等级证书。在三千多个日子的累积和锻造中,他获得了授权专利3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参编了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3项。
他在公司焊工、自动化焊接操作工、焊接机器人操作工培训方面倾注不少心血,先后参与技能培训70余次,培训焊工、焊接机器人操作工400余人,为高端装备制造培养了大量紧缺的高技能焊接人才。他所培养的学员中,有60多人获得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有50多人获得焊接高级工证书,近3年有20多人在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在作为人才被引进到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以来,刘自刚更是承担起搭建焊接技能培训中心、构建公司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培训机制的重任。
相比个人成绩,刘自刚觉得,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焊接人才,更令他骄傲。交谈中他提到,之前教导过的一名学员,破解了世界性技术难题,突破了一项“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让他倍感欣喜和振奋。
不断钻研技改革新,研究方法破解难题
多年来,身为焊接技术带头人的刘自刚,一直承担着技术攻关的重任,专门负责解决各种焊接方面的疑难杂症。
他主攻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编程,致力于研究新型高效的焊接方法,以及焊接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开发,先后主持了30余项技改项目,曾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三等奖、浙江省机械工业科技二等奖等,还参与了2项省级科技成果和2项省级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他所开发的CF-TIG焊接方法、DP-TIG焊接方法、D-TIG焊接方法,每年为公司带来近4000万元的销售收入。目前,刘自刚还担任着多个职务:新加坡维泽专家库专家委员,核心期刊《热加工工艺》编委,EI检索期刊《焊接学报》《材料工程》青年编委,核心期刊《航空材料学报》《焊接》《China Welding》青年编委,浙江省焊工考评员……他不遗余力地推动着焊接领域产、学、研、用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技术任务,刘自刚的工作长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最近,他正带领团队同时应对着十多个项目,每天都要到深夜10点以后才下班。焊接实验室里的灯光,照亮着刘自刚攻坚克难的道路,也陪伴着刘自刚匠心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