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
“一年半援藏工作结束了,一段援藏行,一生西藏情。友情值得延续,恩情值得铭记,那曲,再见了……”12月16日下午4点06分,萧山区中医院医务科副科长、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青伟发了在西藏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满载着雪域高原人民的深深不舍和真挚祝福,踏上了回程之路。
当晚10点14分,飞机顺利抵达萧山。王青伟作为杭州卫健系统第十批援藏第一期专业技术人才中的一员,圆满完成既定工作,载誉凯旋,迎接他的是家乡人民满满的期盼。这位萧山医生在“世界屋脊”护航生命整整516天,而这段经历足以让他铭记一辈子。
坚守,树起浙江援藏铁军形象
在雪域高原上,每一位援藏医疗队员奉献、坚守,他们用精湛的技术能力和辛勤朴实的工作态度,彰显医者仁心,取得了斐然成果,使当地综合医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造福当地百姓,在藏族同胞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2022年7月,王青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那曲市,这个有着世界海拔最高城市称号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对口色尼区人民医院。他怀揣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用行动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口碑,获得了当地领导的肯定,被那曲市色尼区卫生健康委授予“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中共那曲市委、那曲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藏专技人才”。
王青伟刚到西藏那曲,就遭遇了西藏的“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气候的他,忍受着高寒、缺氧、低压、强风带来的不适,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他积极协助当地医生提高诊治能力,主动开展色尼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防护、核酸采样及现场突发疾病急救培训,完成清洁区及污染区规划、发热门诊新建及改造,开展线上防护培训,坚守24小时核酸采样点近30天,参与志愿核酸采样及医疗防护培训、带教及考核等工作,将浙江抗疫经验带上高原。
2023年3月,疫情刚刚结束又遇上了色尼区甲流高峰,大量患者特别是儿童涌入色尼区人民医院。王青伟挺身而出,指导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即便自己也不幸“中招”,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健康,在此期间共收住并治愈30余例患者。
扎根,发挥专业特长助力那曲医疗
西藏那曲地广人稀,就医不像沿海地区那么方便,有的甚至需要2个小时以上的车程。为保障当地患者健康及满足急诊患者就医需求,王青伟迫切地希望把萧山优质诊疗技术引入雪域高原。
当时,他所在的医院还没有急诊科,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王青伟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牵头规划色尼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给当地医院新建一个急诊科。开科建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设备、经费、人员都是问题。2023年7月1日,在经历了大半年的筹备后,色尼区人民医院急诊正式开科,这对当地百姓来说,代表在生命营救过程中多了一线生机,但是对于王青伟来说,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有了急诊科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120急救网络建设。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他,在工作之余还承担起培训带教的任务,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多批次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不仅满足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获得了当地医疗人员的好评。
王青伟说:“今年那曲市举办了第一届急救技能比武,色尼区人民医院的尼顿获得了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这是医院首次在各项比武中获奖。”言语间,比他自己获奖还开心。
在援藏一年半时间里,王青伟还积极拓宽收治患者的病种,如重度哮喘、急性心衰、AECOPD、消化道出血、大叶性肺炎伴呼衰、高血压急症……
2023年正是色尼区人民医院创建等级医院之年,王青伟作为医院医疗组副组长,负责落实核心制度及各级医疗操作规程,做到服务规范化、质量标准化。11月3日,色尼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二级乙等医院。
援藏期间,王青伟还为当地带去了区中医院“重塑人生脊梁”公益慈善项目,陆续有6批患者共计63人跨越山河来萧山就医,“抬头挺胸 重塑脊梁”。他还参与医疗队下乡巡回义诊,深入农牧区进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和疑难病会诊,走遍了色尼区12个乡镇,成立后方专家工作站,开展“建立以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儿童保健预防体系”,促进当地DDH患儿的早发现、早治疗工作…
王青伟说:“医疗援藏切切实实地给当地患者带去希望,为了让更多人受益,我们还扩充了浙江医疗援藏异地就医病种,增加了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脱位、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退行性变三个病种,已经有24人受益。”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心之所向,行之将至。
随着医疗援藏深入开展,雪域高原之上将开出越来越多“健康”“幸福”之花,王青伟庆幸能为“世界屋脊”护航生命……而且萧山跟雪域高原的缘分故事还在持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