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20载 小镇续写“靖”彩华章

  ■记者 高宇楠  通讯员 张啸天

  二十载弦歌不断,二十载薪火相传。这片曾经不被人看好的滩涂如今焕发着新生力量,地铁7号线、19号线相继开通,辖区产业不断创新,群众生活不再拘泥于柴米油盐……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靖江街道锚定企业发展、美丽乡村、共同富裕、文化惠民等方面,不断拓展产业升级新蓝海、擦亮小镇新“底色”、绘就群众新生活,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勤劳和汗水书写了独具靖江特色的“诗情画意”。

  以产兴城

  打造发展新格局

  一头连接着手机APP,客户仅需用手指点击就能“下单”;另一头,车间根据客户需求即可进行设计排单,进行实时生产,这是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的一幕。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杰牌传动投身其中,致力于“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等工业4.0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华为、阿里云、SAP等多家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升级打造杰牌传动生态圈。

  今年5月,杰牌传动参加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并在大会现场分享打造中国世界品牌的探索之路。

  作为靖江街道工业企业的排头兵,杰牌传动的快速发展与迭代升级是靖江街道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和真实写照。抓生产、扩版图、争发展,近年来,靖江街道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

  正是二十年来紧跟时代发展浪潮,集聚、迭代特色产业,才让今日的靖江街道能乘“机”而上,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当前,靖江街道正紧盯“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全力保障辖区企业上市;紧盯存量企业技改项目扩大再生产,加快智能制造项目申报、产业数字化建设步伐;紧盯小升规企业入库、增加值率提升,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切实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聚、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的新格局。

  向美而行

  实现小镇“全域美”

  错落有致的庭院,整洁干净的道路……漫步在光明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似乎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很难想象,几年前的光明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庄,村里的旧房子、房前屋后的青苔和杂草是村庄常态。

  2018年,光明村将基层治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软环境,锚定“生态”“绿色”等关键词,将村貌整治、生态宜居作为村庄发展的目标之一,吹响了村庄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号角;2019年,光明村组织全村农户代表“走出去”,前往临安学习垃圾分类,十余辆大巴车满载求知出发,满载收获而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20年12月31日,东风来了。

  这一天,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浙江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宜居村镇示范办公室联合发文,公布2020年度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落地试点验收结果,其中宣布了光明村成功通过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验收,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验收优秀村庄。

  近年来,光明村更是将美丽“节点”刻在村庄的角角落落,打造了光明动物园、孝女湖、小清河、主题美丽庭院等场景,不仅留住了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更是以“底色”为基础,从“美化”向“艺术化”转变,不断彰显“画里田间,秀美光明”。

  20年来,靖江街道不断解码“千万工程”生生不息的力量,先后开展环境整治、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美丽河道等工作,将“脏乱差”整改成为万物和谐的自然花园、宜居宜业的品质花园、绿色发展的活力花园,先后斩获“国家卫生镇”“商贸平台型美丽城镇”市级样板等多份荣誉,不断绘就乡村多彩画卷。

  如今,在靖江街道,像光明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已从单个“盆景”发展成整片“风景”,协谊村、靖港村、和顺村、甘露村、义南村等村社均已先后通过美丽乡村验收,让“青山绿水”成为靖江人的“幸福靠山”,让处处皆风景、徐徐入画来的美丽乡村焕然一新再出发。

  趁势而上

  奔“富”美好新生活

  殷殷嘱托,响在耳畔;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共同富裕这条大路上,靖江街道执笔擘画壮阔蓝图,解锁共同富裕的“幸福密码”。

  走在协谊村这个现代化新农村里,道路两旁最常见的风景是成片的大棚和田地,这是这个村庄在共富大道上高歌猛进的底气之一。

  近年来,协谊村盘活存量土地,引进萧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让花卉产业在协谊大地上绽放出“美丽经济”。“一个月工资在五六千”,村民朱兴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这里的工作内容是给蔬菜苗木浇水、施肥,不算繁琐,能赚钱离家也近。

  不仅如此,协谊村还利用村级留用地,打造知青文化体验中心、沙地特色农产品制作中心等旅游景点,发展渔业、垂钓等配套行业,将资源变成资产,迸发出新“钱”景。

  与协谊村以产业带动共富不同,光明村作为杭州市第一批共富村,可谓将乡村旅游作为“金钥匙”,将“经济蛋糕”做强做大。

  近年来,光明村坚持以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打造沙地农耕庭院、老底子记忆墙、思源湖、清风长廊等景点,并将孝女湖、小清河、初心长廊、莲心池等景点串点成线,三步一品、五步一景,绘文于图,融史于景。

  同时,光明村“唤醒”沉睡已久的村级资产,为20余亩村级发展用地披上钢筋铠甲,建起标准厂房和物业管理用房。并通过出租土地等方式,不断“造血”,年可用资金从不足5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以上。

  虽目之所及是黑暗,但心之所向是光明,在靖江街道助残扶贫科创园内,视障客服的打字速度高达每分钟120字,视障主播是个小有名气“网红主播”;从“脏乱差”到“绿富美”,光明村挖掘本村文化和沙地文化,将资源变资产,年接待区内外游客2万余人,带领辖区村民不断增收;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年,靖江街道各村社纷纷成立新乡贤共富基金,点燃创富帮富带富新引擎……这些藏靖江共富场景里的“小确幸”,让共同富裕在靖江这片土地上有了生动注脚。而这些注脚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个靖江人的钱袋子,终将汇成星辰大海。

  以文惠民

  扩大文化“朋友圈”

  靖江人的文化生活是丰富的。

  早上七点,悠扬的《八段锦》在靖江街道办事处前的广场上响起,靖江人“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开启勤劳的一天;晚上六点,来自各个岗位、各个村社的靖江人聚集在同一广场上跳舞、唱歌,以此结束平凡而充实的一天。

  文化如雨,润物无声。无论是早起锻炼,感受清晨的甘甜雨露,还是夜色下的音乐狂欢,无处不展现着靖江人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

  回拨时间的指针,靖江街道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不断激发人文优势,持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底盘,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文化深入靖江人的生活。在靖江,每步行15分钟便能与“有颜”且“有料”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百姓健身房等新型文化空间不期而遇。包括健康生活体验馆、靖江文化体育公园、安澜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社文化礼堂等在内的文化阵地,也越来越成为靖江人日常生活必“打卡”场所,文化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不仅如此,靖美社区和光明村在今年12月初先后迎来区级儿童友好村社创建验收,这也意味着靖江这个小镇正极力让文化艺术的触角延伸并拥抱下一代人。

  文化是一座桥,一头是历史,一头是未来,能看到遥远的过去,也能看到无边的未来。一边,坐落于光明村的孝女湖正在向漫步其间的人们诉说孝德文化,协谊村内众多知青场景正在上演老一辈人的知青历史,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古桥安澜桥静立在河上,连接起靖江的前街和后街。另一边,“文化振兴·魅力村社”文艺竞演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靖江人自导自演,展现村社文化底蕴、群众精神面貌以及社会发展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文艺竞演大赛中,年龄最小的演员年仅10岁,最大的则已有70岁高龄。

  在文体赛事上,靖江亦是佼佼者,就今年而言,靖江街道荣获全国“村BA”农民篮球选拔赛浙江赛区冠军,萧山区村歌大赛一等奖、排舞大赛二等奖、戏曲票友大赛金奖等荣誉。以文塑城、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以文会友,可以说,具有靖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文化成果,正在一一成形。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未来,靖江将演绎新的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深读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财经
   第08版:专题
跨越20载 小镇续写“靖”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