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斐 通讯员 董娜
民政工作系民生连民心,与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紧密相关,为此,我们专访了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柳玉华。
记者:2023年在民生保障方面,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
柳玉华:2023年,我们民政的民生保障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两大工程。在养老服务供给上,全区新增康养联合体5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 244张、家庭养老床位 573张、持证养老护理员254名,新增助餐服务机构43家,老年人助餐配送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7%。同时,我们成功承办了浙江省康养产业博览会,在产业事业协同发展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在困难救助帮扶上,率先构建五个圈层的联合体系,三级社会救助联合体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行,救助网络更加密实,全年慈善募集资金超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59亿元。创优“善行萧山”30个品牌项目,因地制宜拓展提升5个慈善基地,持续“造血”帮扶。
记者:新的一年,区民政局又有什么目标?
柳玉华:2024年,我们将主要实施四大破题创新,即:破题新型慈善模式,完善弱有众扶社会救助体系;破题大社区养老场景,推进老有康养老龄工作体系;破题五社联动提质效,创新社区治理服务体系;破题婚丧嫁娶新风尚,优化暖心服务工作体系,用民生保障温度助推城市能级跃升。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要完善弱有众扶社会救助体系,具体有哪些举措?
柳玉华: 2024年,我们将重点解决“谁要帮”“怎么帮”“谁来帮”三大问题。首先是数字赋能“谁要帮”。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困难群众需求的360画像和动态预警,实现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创新途径“怎么帮”。用好一批“慈善项目”和“共富工坊”,让困难群众通过自身劳动实现增收,奔向共富;以“慈善一日捐”“公益集市”等活动为载体,引导人人都来做慈善。再就是多方参与“谁来帮”。要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深入参与社会救助,建立起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七大类12项服务资源库,实现供需的适配。
记者:在满足老年群体养老需求方面,明年有哪些打算?
柳玉华:我区现有户籍老年人34.6万,老龄化程度达到了27.2%。老人大都喜欢“原居安养”,不喜欢离开熟悉的环境。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