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王丽华:
经过亚运“洗礼”,萧山文化事业迎来一个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作为国家级非遗萧山花边代表性传承人,我认为,“后亚运时代”,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实现萧山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要不断挖掘非遗项目内涵、讲好非遗背后故事、传承非遗项目基因,推动“非遗+节会”“非遗+文旅”“非遗+产业”“非遗+文创”等融合发展,不断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打响非遗传播品牌,让非遗成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助推器,城市又一张“金名片”。
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保护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推动非遗保护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非遗保护机构与高校、博物馆、相关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加大对非遗保护项目的历史源流、现代价值研究的力度,使非遗保护传承得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
区政协委员叶佳星:
当前的萧山,已经站上了“后亚运”的新起点,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化工匠,我认为,要激活诗画江南的“人文基因”,将“西湘记”幻化为融合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的文创产品,在“后亚运时代”,让萧山IP应“运”而生,闪耀“何以萧山”的时代光芒。
作为一名侨界青年政协委员,我认为,要体悟文化交流的“美美与共”,历经国际性赛事的萧山完全可以成为文化体验和交流互鉴的“窗口”。未来,我将继续肩负起一名南宋官窑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带领团队通过“侨助共富”“文化走亲”“研学传承”等载体,让世界感受萧山的文化脉动,助力萧山打造成为开放包容的人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