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源治理 夯实基层平安底座

  ■首席记者 蒋超

  基层治理,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近年来,我区聚焦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以数治方法、共治理念,在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拓宽纠纷化解路径上突破创新,让更多问题和矛盾发现在苗头、解决在源头。

  如今,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大区善治”萧山范例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我区正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底座、提升基层治理能级,以善治为笔,不断书写平安萧山的新画卷。

  基层难题“商量办”

  一场茶话会,倾听邻里烦心事、畅议社区大小事;一张“小板凳”,家门口来话家常、商量办;一个物管会,精耕细作提升小区品质……近日,党湾镇卫东桥社区交出了一份成绩单——由社区党组织代表、居委会代表、居民代表、物管会成员等组成的睦邻议事会,先后协商小区停车位改造、小区外立面隐患排查等6大类200项涉及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的问题,以“小平台”凝聚起基层治理“大合力”。

  平安建设,基层群众就是最活跃的“细胞”。近年来,我区以党建为统领,积极推动政府、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同向发力,进一步激发社区发展内生动力,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型,着力破解社会治理中“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难题。

  在瓜沥镇,梅林村“梅”好管家队伍积极发挥“带头人”作用,召开20多次专题议事会,解决农产品自产自销区选址、美丽河道改造、村庄停车难题等多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东灵社区依托党群服务驿站设立“灵犀小议”工作点,推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居民代表、小区物业和业委会五方力量参与议事,实现 “民事民议、民事民决”;七彩社区健全“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居民评价”项目闭环流程,有效解决环境卫生、社区改造、邻里纠纷等居民身边难题50多个,推动“民生”跟着“民声”转。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随着我区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多元化解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成为涵养基层治理多元互动的源头活水。

  “智”治结出“幸福果”

  每天,约2060个网格、5000余件社会治理事件在区社会治理中心(城市智治中心)流转,上万个数据在滚动、更新,全域“数智”治理在这里迸发澎湃动能。

  实现“一屏览全区、一网治全域”,离不开我区“民呼我为·红领通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的功劳。这是全区基层治理事件任务流转处置的中枢,也是事件“横向联通、纵向贯通”流转处置的管道。

  如今,系统已打通110非警务警情、“数字城管”等111个系统,集成全量信息视图、风险隐患排查等49个基层应用及3万余名基层力量。

  以“小脑+手脚”警网协同机制为例。非警务类警情通过“红领通”流转至镇街,综管队员10分钟到达现场,1小时内反馈事件初步情况,24小时内将办结情况上报至区级中心,形成事件闭环,有效减轻了基层民警的处警压力。

  社会治理提“智”增“效”,实打实托举起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乡村善治的场景,在萧山不断涌现——“沥家园”“临云智”等数字治理范例百花齐放,已有549个村社充分感受到了乡村治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如益农镇群围村,目前已建成以群围村数字驾驶舱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平台,推动智慧党建、平安村社、清廉在线等八大治理场景落地。其中,“村民有话说”小程序已解决村民提出的诉求392条、申请65条,办结率都达到100%,有效提升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同时提升了村民满意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教育
   第Z01版:宁围月刊
   第Z02版:重点工作
   第Z03版:民生服务
   第Z04版:村社专栏
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加强管理
三源治理 夯实基层平安底座
开发区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春日读书”系列活动即将启动
民建萧山区基层委员会会员大会召开
盘活闲置土地
市级清廉民企示范名单公布 3家萧企上榜
浙大科创中心开发出神经形态视觉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