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倪惠芳
“呀!小鸟一家飞走啦。”“你看,鸟窝里还留下了一个鸟蛋。”“它们还会回来吗?”“这个鸟蛋怎么办?”平凡的上学日,党山小学402班却因为一个突然的发现而“炸开了锅”。
原来,这一个多月以来,教室门口的小鸟一家一直是全班牵挂的对象。
最初发现时,是在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天。学生们无意间听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线槽管道的一个端口处,时不时传来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班主任毛泽付老师登高查看后,发现,鸟窝里有三只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鸟和一个未孵化的鸟蛋。
当天,毛老师就提醒同学们尽量不要惊扰鸟儿一家。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在课间,轻轻悄悄地去鸟窝下看一看、听一听成了同学们的日常。
但没过多久,同学们突然发现,早上听不到小鸟们叽叽喳喳充满活力的声音了。“毛老师,昨天早上这个时候,小鸟们叫得可响了,今天却一直没什么声音,而且也没见到大鸟回窝。”402班的江雨彤和章圣颖急匆匆地找到班主任。
毛老师以为是鸟妈妈带着它的孩子离开了,就爬上去又确认了一次,却发现三只雏鸟歪歪扭扭地倒在鸟窝里,看起来已经没了生气。“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情绪都很低落。”毛老师说道。
为了安抚同学们,知道这个情况后,语文老师周建明特意在课上留出时间,将提前准备好的鸟儿育雏的科普知识,用图片的形式讲解给同学们,告诉大家“虽然鸟类不会因为被人类接触而抛弃幼鸟,但是它们会因为受到侵扰而抛弃幼鸟和鸟巢”。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中午,事情发生了转机。班里的朱宸玄和刘陆宜在用好午餐返回教室途中,路过鸟窝,竟然又听到了小鸟的叫声。他俩忍不住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陆续返回教室的其他同学。
事后,毛老师和周老师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对比拍摄到的小鸟“死了”的照片,才发现这其实是一场乌龙——没长毛的雏鸟,那天早上其实是还在睡大觉。它们睡着了之后,就是大家看到的像死了一样的惨状,而且任凭周围怎么吵闹,它们都不会动一动。
就这样,402班的同学们继续去教室外的鸟窝下看一看、听一听的日常。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毛老师好几次在班队课上,将在课余时间拍摄到的,大鸟如何含辛茹苦地哺育小鸟的照片、视频,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周老师则在课余时间,多次组织同学们写下了观察日记和见闻感受。
一个多月后,雏鸟羽翼丰满,展翅高飞,大鸟遗留下的一颗鸟蛋,成了这段暖心守护的见证。老师们也把这份“特别的礼物”带进了学校的智慧农场教室,组织同学们对这枚不能孵化了的鸟蛋进行照蛋观察,并且讲述了相关的孵化知识,还将这枚遗留的鸟蛋做了保存留念。
“这一个多月来,我了解了生命成长的不易,鸟爸爸和鸟妈妈哺育孩子很辛苦。”“我知道了在野外不能随便去侵扰小动物,要尊重它们,不能因为喜欢而办了坏事。”就这样,生活中的小插曲,成了党山小学生命课堂中最鲜活、生动的素材,让孩子们在学会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同时,也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也会继续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孩子日常的观察者,”周老师告诉记者,扎根日常的课堂,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不一样的探索,他们学得更认真、更用心。未来,老师们也希望继续这样做,把课堂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引领孩子去了解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