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
渔浦的“渔”
■章巧英
扁舟、渔者、水,一枚落日和霞光,构成了渔浦佳句
写在渔浦傍晚的纸面上
渔者在舟中休憩,渔火还未开始营业
霞光倾倒,像打翻了五彩的颜料
风之手拨弄水面,调和色彩,画出了一幅彩色水乡
月亮在山下和落日交接
天空收起霞光,将月亮安放于树梢
夜晚的渔浦足以让虫鸣羞于启齿
此时,渔浦的“渔”应是一枚安静的名词
朝阳像闹钟准时叫醒黎明,鱼儿像是钟面上的秒针
搅动了渔浦的朝气蓬勃
渔浦抬高了渡口的眼眉,船只继续扬帆远去
运用现代化的手法,渔获满仓鱼虾,渔获光阴里的好日子
鱼鲜提高了一个小镇的幸福感
一个“渔”字让光阴的倒勾拖回古渡口的繁忙
河道焕发新生
独辟一条蹊径,让一首古诗沿着浙东唐诗之路回来
老建筑古朴了风雨
需要一枚动词去修缮被光阴侵蚀的部分
让摊贩叫卖记忆里的味道和故事
小巷子悠长石板铺成的曲调
在渔浦,“渔”延伸出文化、历史、旅游和经济
渔浦豢养一大片水域
搬动野草、绿树、鸟鸣在风里弹奏生态曲
邀请闲逛的白云在水中央逗留
无拘无束,有章有法,安置诗意林、孤舟、远山、小径
打开巨大宣纸,为夕阳、霞光铺垫
任夕阳“泼墨”,任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浦营造多种意象,亦真亦幻
泊住行人,驻足而立,在半梦半醒之间
二等奖
渔浦渔歌
■杜群智
在温暖阳光的包裹下
慢慢穿过大片的芦苇丛
走近渔浦江畔
那波心荡漾着阳光的色彩
又掩映着远方的丛林
片片波纹里,一只水鸟轻轻鸣叫
驻足停留,看那归帆的一尾舟楫上
是否满载了星光的灿烂
那桨板上缠绕了思念的红线
当一缕风摇曳了一种情思
踏浪的渔人在月色中放声高歌
我用温柔劈开一波江水
昏暗中,几许游鱼绕过指尖
自由的眼眸看向起伏的滩头
脚下的河沙松软了星光
在渔浦的浩瀚江野上
我亦是一尾小鱼
藏在阔大的河岸
悄悄吮吸甜蜜的江露
渔浦古镇
■朱振娟
从一扇绘着鱼图腾的窗户里
我窥见了古老而婉约的渔浦
那一片写着唐诗宋词的叶子
如一艘褐色的独木舟
穿过了整条浦阳江
千年的风吹过光影的长廊
三江口的每一滴水
都蓄着一首为你而写的诗
那诗踏浪而来乘舟远行
浣纱女提裙前行的脚步
踏在了吴越交锋的刀刃上
泛舟远去的越歌
晕染了整个水墨江南
渔浦人把三支清香插入古老的土地
用虔诚的双手敬江为神
用坚韧的脊梁背起筑巢之梦
夕阳下响彻他们归来的渔歌
一滴水从这里出发
汇入了江河湖海
一块砖从这里绵延
镌刻成万千城池
三等奖
阿老
■李高鹏
阿老的船是游动的鱼
日日在渔浦的江上穿行
风是他的伙伴,水是他的朋友
阿老说,船是他的根
阿老撑着船,顺着江流飘荡
我没问他要去哪里
或许,他自己也不曾知道
阿老总说,有水的地方就是家
阿老的船有过一片水域
江水就会用赤诚的怀抱回应
阿老用桨轻轻拍那波纹
瞬时,就有无数闪着微光的亮鱼游向远方
当黑暗的斗篷覆盖在天际
阿老就把船停在江心
他有时会哼唱古老的歌谣
那曲调迎着风飘散回旋
总像是在叫漂泊的孩子回家
行吟渔浦
■郭红兰
金波荡漾里,一叶扁舟悠然而来
斗笠下的船娘,细数满仓的鱼虾
吴侬软语,船翁娴熟地划着桨
他知道葫芦里的酒,正被霞光温热,醇无比
桨声轻轻地,落在芦苇丛,落在岸边的人心里
一只白鹭掠过,抬眼时已不知所踪
月亮隐隐挂在天边
一轮巨大的落日瞬间在船尾,放大再放大
渔浦,美轮美奂
远处,江南丝竹声声入耳
栖在韵仄间,慢慢成了一垄唐诗
再长到月下疏枝上,养出了一树宋词
夜莺婉转,牵故人情怀
不入江南,怎知渔乡味
悠悠渔浦情
■曹妙淼
渔浦江畔,晨曦微露
朝霞将我带入江流、孤鹜和群山
揉成的千年渔韵文化里
粼粼的波光与朦胧的水雾初遇
奔腾的浪涛同慵懒的浮萍戏逐
在这诗意氤氲的景色中
我看着万桨千船竞发起航
渔夫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斜阳暮云,渔火袅袅
当江心开始回荡起
这边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渔歌
我明白这是渔人们回来了
歌声便是他们满载而归的讯号
视线停留的远方
落日的余晖同阵阵涟漪
把江面一分为二
一边是遥望渡口的学步孩童
另一边是一舟一篓的耄耋老者
江风掠过,褶皱的时间仿佛就此凝滞
月落枝梢,繁星点点
忙碌一天的渔民眼底依旧摇曳着碎光
而这片土地
相信不断会有像鱼儿一样的文人墨客
跃出水面
就着夜色与欸乃声
和我一起吟哦下一段千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