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邵立锋)近日,杭州市教育局公布了杭州市第八批市示范性资源教室、第十六批合格资源教室名单,萧山再添17个市级高质量融合教育阵地。其中,3所学校获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14所学校获市级合格资源教室。
走进金惠幼儿园的“惠能·融合中心”,178平方米的空间令人眼前一亮。各类感统训练器材、儿童读物、沙盘、蒙氏学具、语言训练卡……加上采光充足的宽广空间,配合上各类无障碍设施,可以满足特需孩子学习、训练的各类需求。
“我们充分利用两间教室的场域空间,加上与廊道的联动,打造了这个融合中心,就是希望可以给特需孩子提供更充足的活动空间。”幼儿园首席资源教师徐老师告诉记者。同时,幼儿园还进一步拓展园所的自主融合游戏空间,如户外的操场区、山坡区,室内的艺术教室、美术教室等,并利用园内多元的活动,让特殊儿童进一步融入集体。
如之前,金惠幼儿园的老师们就积极引导中班的瑶瑶(化名)和小伙伴一起参与学校的跑酷节、设计幼儿园植树节树牌、开展属于个人的成果展览等支持性游戏,帮助孩子结交更多的小朋友。
资源教室的建设,是特殊儿童接受高质量融合教育的基础,也是萧山中小学、幼儿园构建融合教育环境的核心指标。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6月,我区已建有不同层级资源教室128个,其中市示范性资源教室32个,市合格资源教室90个,资源教室体量全省领跑。
如何让融合教育更深入,让特需学生与普通学生在融合且无障碍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进步,萧山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作了积极探索。这次获评市级示范资源教室的湖滨小学就打造出了“三维三圈”融合课程。
“我们以资源教室为阵地,结合校园环境,推进基础性课程圈、补救性课程圈、适应性课程圈来形成融合教育发展的内循环,利用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劳动的机会,让特殊儿童感受被接纳,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推进融合课程的实施。”学校教导处郑老师表示。
如基础性课程主要是采用浸入式开展一日学习生活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特需儿童的障碍类型,制定并列式教学计划和个别化教学计划。补偿性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分为补偿式感统训练课程、疏导式心理辅导课程、分解式学习辅导课程以及情景式语言训练课程。适应性课程则更偏向于实践,引导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生活。如四季课程感受气候、着装的变化,自理课程,去学习看病、购物、出行等生活方式。
“资源教室是纵深推进融合教育的有效抓手。我们也将不断提升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课程、课堂、课题、课业’为重心,打造融合教育的新环境、新样态,让更多特需孩子享受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