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空间里的时光之味

  扫一扫,观看茶点文化采访报道

  文/阿 玥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有无茶不饮,无茶不欢的生活习惯。于爱茶之人,关于茶的一切都分外挑剔。茶要好茶,器要雅器,就连佐茶的点心也相当有讲究,比如追求口感、用料、颜值等等,也就是我们当下常说的一个流行词“氛围感”。

  那么,什么样的茶点心有氛围感呢?看过《梦华录》的想必都知道,孙三娘在茶铺里制作的一系列茶点,不光样子精美,名字也都十分好听,如桃夭、笑春风、春水生、晚更红等等。茶、器、食、香、花互相成全,又自成一方天地。无怪乎,袁屯田与浊石先生两个附庸风雅的老头儿,能带火茶铺的生意。

  茶点,顾名思义,是与茶相伴的点心。溯源茶点历史,最早当从晋朝说起,当时陆纳将军以茶果待客,算是开创了茶点的历史,而我们常说的点心一词,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唐代茶宴中的茶点相当丰富,到了宋代,茶点进入兴盛时期,各式茶点琳琅满目。

  茶点,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同种类的茶、色彩造型丰富的各式茶点,不光看着赏心悦目,也让简单的喝茶场景有了温情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人们积极的生活追求。

  “茶与茶点的搭配,讲究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口感和香气,搭配相应的茶点,可以更好地凸显茶的特色,提升品茶的享受。”执贝茶点品牌主理人滕央央说。

  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以花入馔的习俗,称之为“花馔”。古人吃花,到了一个极其雅致的境界。春天玉兰,夏天荷花,秋天菊花,冬天蜡梅。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很多花卉入馔的饮食之道,比如“春来松花黄,和蜜做饼状,不惟香味清,亦有所益也”的松黄饼;再如“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的“雪霞羹”,是将芙蓉花、豆腐、胡椒等调料一起温煮而成;还有一种梅粥的吃法也是雅致至极,融合梅花瓣、雪水、白粥,是一种清简的佳肴。

  除了追求茶点的口味,藤央央把传统文化融入茶点之中。不时不食,顺时而食,这是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的养生之道。人存于世,顺应四时,在适当的季节吃适合的食物才是最养生、最健康的。茶点,也当如此。新街是鼎鼎有名的“花木之乡”,藤央央根据四季变化制作了不同月令的“花馔菓”。比如现下应季的荷花酥,里面加入了猪油、小麦粉、荷花、椰蓉、仙人掌粉,采用传统制酥工艺,经揉、卷、叠,擀、包,压、雕等30多道工艺制作而成。 

  执贝的茶点中,除了延续传统茶点的形态、原料和手工制酥工艺以外,更是希望将古人“以花入馔,以茶入食”的生活智慧传承下来。结合时下的健康理念和审美情趣,打造出了“十二花神”“仿宋点茶”“活字印刷”“五大名窑”“像生系列”等各个主题的文创艺术茶点。

  龙井莱菔酥,就是一款具有萧山特色的茶点。它采用萧山本地的龙井,研磨成碎,加入小麦粉,并加入萧山萝卜干这款特色原料制作而成。尽管萝卜干给人感觉,是老底子的味道,执贝还是在造型上突发奇想,用“茶菓”的萌感造型,拉近了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他们在萝卜干的鲜味、咸味、水分上都做了调控,口感咸香,一吃就很上瘾。烙上“萧山”“新街”等字样,更具文旅打卡属性。莱菔,在古代就是萝卜的雅称,谐音“来福”。吃一口莱菔,更爱life,老底子的萝卜干瞬间多了点年轻人的潮味。

  执贝,上面一个执,下面一个贝,称之为贽。在中国古代,“贽”代表拜见尊长亲朋好友的见面礼。一份用心的礼物,心意满满,创意满满。一款传统的绿豆糕,在传统制作流程基础之上,加入了些许桂花和白芸豆,层次更加丰富。绿豆糕的清爽中带着的丝丝香甜,仿佛把夏日的微风都融入了其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深读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文化 漫谈
   第08版:公益
茶空间里的时光之味
乡村道地文化
新蝉添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