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轻、潮流、烟火气

弄潮儿青年在萧上“文化课”

  ■文/记者 顾晨艳 摄/记者 旷野

  日前,我区举办弄潮儿“解码人文经济”蹲点研学研讲,来自全区机关单位、镇街的30余位弄潮儿宣讲员围绕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调研,探究萧山的高质量发展新貌。此次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团区委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

  浙农·东巢艺术公园、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湘湖·雅韵公园……当天,参与活动的宣讲员走进萧山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数字文化产业标杆企业和文创产业园区等,体验萧山的湘湖文化和运河文化,感受人文魅力、挖掘鲜活故事。

  “解码人文经济”之

  集中学习宣讲

  什么是人文经济?人文经济有哪些赛道?一座城市如何践行人文经济学?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在经验总结、理论研究、学理阐释等方面深入了解。

  为此,实地调研前,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胡承槐为大家带来一堂人文经济理论课。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人文经济学的概念、中西方差异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兼具科学性、思想性和科普性。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要保护好文物古迹、工业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文化特色。北干街道宣传委员洪敏随后分享该街道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验做法。此外,野渡创造社·空剧场负责人金雨桐带来《当我在运营空间的时候,我在运营什么?》,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解码人文经济”之

  文创产业园发展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它是看得见的软实力、“摸得着”的GDP。浙农·东巢艺术公园,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

  弄潮儿宣讲员走进这个兼具“烟火气、艺术性、年轻化”的文创街区,切实感受这个由浙农仓库改造而来的独特空间,感受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共享共融的新“图景”。

  “解码人文经济”之

  文化创意产业、产品

  一座城市的经济品牌,生动诠释着经济和人文共同绽放的夺目光彩。萧山本土企业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这样的探索之路。当天下午,弄潮儿宣讲员与该公司创始人、CEO马舒建面对面,深入了解文创企业发展情况。马舒建从大会宣传片、文旅IP、吉祥物形象设计等文化产品切入,向大家分享《关于文宣与文旅IP的创作实践与心得》。

  “故事是最有力量的。”在交流中,马舒建鼓励青年宣讲员从身边入手,挖掘散落在各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知识储备,让“好声音”走“新”更走“心”。

  提到本土“人文经济学”, 湘湖·雅韵公园项目是萧山的典型案例。此次调研的最后一站,宣讲员实地参观湘湖·雅韵公园项目,了解萧山推动亚运“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的强力举措。

  据悉,上月底,《湘湖·雅韵》正式公演。这是一场“科技+文化”的视觉盛宴,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把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四场演出的文化精粹创意性留存。湘湖将用足用好亚运遗产,抢抓“演艺经济”流量密码,而湘湖·雅韵公园及其演艺秀,将成为后亚运时代湘湖文旅IP新地标。

  活动中,弄潮儿宣讲员代表还结合身边故事,分享自己对于“人文经济学”的思考。“天气热的话,5点钟就要上工了,除了下大雨和过年,每天都在现场……”来自萧山博物馆的宣讲员黄斌结合自己的考古工作,分享对于历史文化的看法;“南片镇街是发展人文经济的‘宝地’,进化更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我们建设乡村博物馆主要开展文旅融合……”进化镇宣讲员金露瑶对文化力量转变为经济力量侃侃而谈。

  而来自团区委的宣讲员陈涵琳经过一天的调研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人文经济的发展在构筑城市特有竞争力、人才吸引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样来自团区委的宣讲员孙旺博对此感同身受,她说,在新萧山人看来,一个个通过保护和传承发展起来的城市地标,是人文经济有温度的一面。

  眼下,“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样本在萧山城乡之间不断“冒尖”。年轻的宣讲员将如何讲好萧山的新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第Z01版:宁围月刊
   第Z02版:重点工作
   第Z03版:民生服务
   第Z04版:宁“融”圈
弄潮儿青年在萧上“文化课”
“戏曲进校园”: 传承与创新齐飞 自信与美育共进
■ 小主播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