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00后”开始“改写”养老护理员“画像”

  萧山区养老护理员师徒结对

  陈思思工作中

  徐婕在照顾老人用餐

  2024年萧山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现场

  ■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田声波

  说起养老护理员,我们通常认知的人物画像就是,一位正在给老人洗脸喂饭的阿姨模样,年龄在五六十岁,带着外地口音。

  但在今年5月举行的萧山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上,一批“00后”年轻人闯入大家的视野,他们科班出身,有想法有情怀有干劲,为萧山养老行业带来了蓬勃朝气。

  面对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不仅要细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有时还会受到老人的无端责骂。留还是走?这句哈姆莱特式的扪心自问,也曾在每一位“00后”养老护理员心中出现。

  此时,谁能让他们更好地留下来?

  人物样本

  陈思思:“他们都是老小孩,得多点包容心”

  出生于2001年12月的陈思思,已经在萧山湘湖颐养中心认知障碍专区工作了2年。

  谁也想不到,这个脸上稚气未脱的小姑娘,每天要与40多位失智老人打交道,用自己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位“老宝贝”。

  思思是进化人,自小就比较独立,从一年级开始她就自己坐公交车去上学。父母平时工作忙,不太管她,反而培养了她自己拿主意的性格。

  读高中时,思思早早就选择了护理专业,并顺利考出了护士资格证。在继续升学时,她预见到了养老行业的机会,毅然从护理专业转到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相比去医院做一名护士,我更喜欢在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这可能跟我从小与奶奶特别亲有关系,我喜欢老人,也愿意照顾老人。还有我如果在从事这个工作,等以后爸妈老了,我也可以更好地照顾他们。”说起当时的选择,陈思思直言经过慎重考虑,觉得干养老工作适合自己。

  虽说如此,当思思毕业后要去养老机构工作时,一开始还是遭到了妈妈的反对。“在妈妈看来,照顾老人的活,无非是给老人擦脸喂饭,处理大小便,既脏又辛苦,说出去也不好听。”但是爸爸很支持思思,什么活都得有人去做,只要女儿决定了,就不怕别人说。

  在温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读了两年书,心里装了不少理论知识,加上之前高中掌握的护理知识,给了思思很大的信心。第三年是实习时间,思思在网上看到湘湖颐养中心在招聘养老护理员时,主动打来了电话,希望中心能给她一个实习机会。

  机会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思思来实习时,中心正在筹建认知障碍专区,看到她肯吃苦,又能与老人顺畅沟通,加上有专业知识打底,就让她参与了相关工作。之后,思思就留在了认知障碍专区实习。

  别看这些老人常常忘记前来探望他们的亲人,但却记住了思思的笑脸。

  采访当天,记者跟着思思一走进休息室,有位奶奶就站起来拉住她的手说道:“你来看我啦!”“对对,我和这位朋友一起来看看你,你今天蛮好嗒。”思思说,失智老人的记忆是断片的,明明几分钟前讲过话,转个身就忘记了。他们的脾气容易反复,无缘无故就会骂人,常常觉得别人要害他,所以要对他们微笑,这样能让他们接收到友好的信息,保持心情平静。

  与老人们相处了两年,对每个人的情况和脾气了如指掌。有位奶奶常常无缘无故哭泣,常说要回家找妈妈。有位爷爷常常从走廊这头走到那头,说要回家了,公交车怎么还不来。住在同一房间里的两位奶奶因为开空调的问题相互对骂。有位爷爷看谁不爽,就出手一拳,手脚之快让人始料不及……这样的事每天都会上演,思思把他们当作老小孩,除了尽心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外,还要时时关注他们的情绪,想办法哄着他们,安抚他们,引导他们。

  颐养中心的认知障碍专区有7名护理员,只有思思是本地人,她说一口萧山话,容易取得老人们的信任。

  2年前思思刚实习不久,有位奶奶新住进来,不肯配合抽血,嘴里一直喊着有人要打她。思思壮着胆子走进奶奶的房间,用萧山话跟她说“他们都是坏人,我来帮你”。就这么一句话,老人就安静下来了,在思思的帮助下,乖乖地测了血压。后来只要一看到思思,老人就会主动跟她打招呼。说起这件事,思思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但受委屈的事也有不少。思思有一次给一位奶奶量血压,奶奶觉得测出来的血压低了,是思思故意搞鬼,为了不让她吃药,是想害她。奶奶给家属打电话告状。家属也不听解释,硬是将思思责骂了一通,还投诉到中心领导那里。之后看到这位奶奶,思思还是笑脸相对,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直到过了好久,奶奶亲口对思思说“上次的事过去了,我不放在心上了。”思思也终于释怀,她知道奶奶是病人,不怪她。

  毕竟是20来岁的年轻人,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到了晚上,思思也会刷刷短视频逛逛淘宝,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说起今后的打算,思思表示,会继续留在养老行业,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为老人服务。话语中流露出她对这份工作的喜爱,以及对老人们深厚的感情。

  徐婕:“我当他们是自己的外公外婆,格外有耐心”

  在颐乐养老集团泰和园区,徐婕是一名刚入职一年的养老护理员新兵。再过几天,她将迎来22周岁的生日,这个在很多长辈眼里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却成了老人们的“家长”,在认知照护专区和同事们一起照顾着15位失智老人。

  采访当天上午9点,记者见到徐婕的时候,她正忙着清洗老人们的毛巾,微红的脸上冒着汗珠。

  这天,她上白班,8点准时到岗,与夜班护理员交班后,就开始给老人的房间搞卫生,擦床头柜、刷床、整理物品,每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如果不是因为采访,等搞完卫生后,她会陪着老人开展康复训练,或带着他们做益智游戏。到了午饭时间,又要忙着给老人喂饭。只有等老人们开始午睡,整个楼层安静下来时,徐婕才可以稍坐下来休息会儿。

  说起现在的工作,徐婕用“既轻松又辛苦”来概括。说轻松,是指与老人们相处起来没有压力,他们就像一群“老小孩”,失智让他们的行为变得单纯,哭哭笑笑,一天就过去了。说辛苦,也是因为老人们的失智,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包括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照顾。有位长期卧床的奶奶,一日三餐需要喂饭,徐婕不仅要找准时机把饭塞进她嘴里,还要想办法帮助她吞咽食物。喂一次饭,常常要花一个多小时,饭凉了,加热后继续接着喂。

  徐婕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儿,母亲从小锻炼她做家务,也养成了她肯吃苦、手脚勤快的好习惯。去年6月,她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看到颐乐养老集团泰和园区正在招人,不仅专业对口,单位离家又近,便决定来试一试。

  徐婕先在三楼护理区干了一段时间,虽然读书时学过不少护理技能,但等到了具体实践时,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有一位失能老人,平时上厕所要用坐便椅,老人身形有点胖,徐婕费了好大的劲,也没办法把老人移到坐便椅上。幸好有师傅在,手把手地示范给她看,告诉她要用正确的姿势,先将老人的双手搭在自己的脖子上,自己用手抱住老人的腰,再用脚借力,轻轻一个转身,快速利落地把老人移到坐便椅上。

  不久,徐婕被安排到四楼的认知照护专区工作。有一天,她正在擦拭被老人弄脏的地面,妈妈突然跑了进来,看到女儿手里的抹布,心疼地说:“这活太辛苦了,我们还是不要干了。”徐婕没有被母亲说服,第二天又准时出现在老人们的面前。与老人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她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外公外婆,除了感情,对他们还有一种责任感。

  虽说如此,当有一天晚上独自面对老人的突发状况时,徐婕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失智的老人每时每刻离不了护理员,为此,认知照护专区24小时安排了6个班次,包括一个前夜班和一个后夜班。那天刚好是徐婕值后夜班,她在巡视房间时,看到有位奶奶拉了便便,弄得手上、地上到处都是。一阵恶心泛上来,徐婕差点掉头逃跑,“我干吗要留在这里干活?”老人也好像知道自己犯了错,巴巴地看着徐婕。这是一位失智的老人,是病人,徐婕对自己说,想逃跑的念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工作的责任感。她耐心地给老人换了衣裤,又一点一点将地面清理干净。经过这一次考验,徐婕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坦然处之了。

  在颐乐养老集团泰和园区工作的护理员中,年轻人不在少数,大家平时也会经常交流,相互打气,形成了良好的大家庭氛围。园区也会为护理员开展各类培训,为他们调适解压,提升业务技能。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徐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她的思想变得成熟,工作上也开始得心应手。在工作之余,她埋头学习,于不久前考出了护士资格证。说到今后的打算,徐婕说还想继续完成本科学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园区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探索思考

  养老服务业

  拿什么留住年轻人?

  养老护理员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服务的专业人才,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伴随着“银发时代”的到来,养老护理员作为新兴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人才是养老行业发展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岗的养老护理员年纪大都在五六十岁,且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社会地位低等原因,养老护理员存在‘二低一高’现象,即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年纪大。”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我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养老护理人员成长的良好环境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投身于养老护理工作,不仅为我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增添了新力量、注入了新活力,也对优化全区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今年举行的2024年萧山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上,“90后”参赛人员成为主力军,共有26人,占比68%,另外还有5名“00后”。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理员有30人,拥有护理员等级证书的持证人数超八成,高素质护理人才不断涌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参赛选手显得更年轻、素质更高。

  过去,养老护理员普遍面临上升通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如何缓和养老护理员短缺现状、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区民政局打出了一系列解困“组合拳”。

  首先是搭建养老护理员培育交流平台。日前,萧山区邀请了浙江省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教练组成员何红、多次担任全国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裁判的李利、“浙江省技术能手”徐芙蓉、浙江省“全国爱心护理工程”优秀护理员王利等四位养老护理技术高手作为带头人,与8名年轻护理员结对,充分发挥优秀养老护理人员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养老护理员更好更快成长。

  其次,是持续深化养老护理队伍的培育。今年,区民政局联合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养老协会、萧山技师学院等单位,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企业社会资源、协会多元资源等,以“政府统领,校企协各方协同”,推出“萧养菁英计划”,围绕养老护理人员队伍能力提升,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从考级培训、继续教育、传承帮扶、比武竞技、游学交流、关心关爱六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全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能力。

  另外,为推动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我区还制定了《萧山区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职业技能补助及机构入职奖补政策,给予在竞赛中获得技能证书的护理员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引导、鼓励高校和中职学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推进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接下去,杭州市拟将出台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 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包括萧山区),按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不同等级,给予每人每月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200元的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获得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的护理员,从次月起相应增加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

  随着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容”,更多“朝阳”守护“夕阳”的故事将温情上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影像
   第08版:公益
“00后”开始“改写”养老护理员“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