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企发展新质生产力

萧山农商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图为调研组一行与萧山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一起,走访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杭州市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萧山农商银行为生物医药企业专列20亿元年授信额度,提供定制产品,全力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助力构筑一流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该行伴随萧山经济社会发展一路成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万向、荣盛、传化、航民等知名浙商企业的第一笔贷款,都来自当时的萧山信用社。图为该行客户经理走访荣盛集团,从企业1989年初创的5万元“头口水”到2024年的30亿元综合授信,萧山农商银行与荣盛集团携手成长30余年。

  ■记者 王建平 郑舒铭

  金融是经济的“心脏”,为实体经济发展“输血供氧”。作为存、贷规模最大的本土银行,萧山农商银行聚焦“五篇大文章”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同行。

  民营企业的需求在哪里,萧山农商银行的服务支撑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以来,该行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萧山监管支局的指导关心下,坚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主基调,立足地方、深耕本土,以“合规为先、发展为本、效益为要”方向推进各面工作,确保了经营发展稳中有进。在上半年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分层分类考核中,居A类行第1。首次入选英国《银行家》杂志“1000强”榜单,位列第438名。首次参加杭州市政府“在杭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荣获贡献评价第一等次。

  创新金融工具

  做优科技金融

  近日,在萧山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媒体开展的“五篇大文章”专题调研活动中,调研人员走访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这家坐落在我区新街街道科创园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7年12月,由机器人学和生物学国家级领军人才及资深康复医疗专家团队创立,专注于脑科学应用与神经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调研当天,企业创始人兼CEO李鲁亚博士热情介绍公司最新产品及公司发展情况。经过7年发展,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北京、郑州、合肥、烟台等地设有分公司。开发产品包括脑机接口、单下肢、踝关节、上肢、手功能、床旁等各类智能康复机器人产品,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近200项,产品获注册证6款,其中4款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特别审查程序(创新绿色通道),产品经多项临床试验验证,性能卓越。产品已在全国200多家康复医疗机构相继投入临床应用,企业已获得“国家高新”“省专精特新”“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称号。

  企业创始人李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机器人学及智能医疗器械学术研究及产业化领域经验丰富,曾在加拿大两家上市医疗器械公司担任高管10余年,主持中国和加拿大国家研究项目7项;发表SCI、EI文章20余篇;获国内外专利100余项。

  安杰莱科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平地起高楼”。回国创业的李博士团队在萧山扎根,企业一开始处于研发阶段时并无营收,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他说:“最初只带着一些‘想法’来创业,这是需要勇气的。”他表示,目前对知识产权如何评估、量化其价值,尚是银企需要面临的难题,急待各方牵头破解。

  早在2022年6月,萧山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现为萧山农商银行科创支行)就与企业取得联系并上门拜访。该行在授信报批时并未只关注企业财务数据,而是基于公司产品类型、研发实力、细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实控人夫妇履历、市场预期和市场空间、未来销售预判等综合情况,给予了企业5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并且在随后的银企合作中,该行一直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关注企业发展动态,了解和跟踪企业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企业研发攻坚和市场拓展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中,该行与企业始终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之后,安杰莱科技两次获得股权融资。随着企业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取得一定的订单,今年全年预计完成销售超过5000万元。根据企业股权投资款、产品销售数据以及企业战略合作银行的认定,萧山农商银行对企业的授信也提升至800万元,银企合作再度巩固,该行也成为了企业的主合作银行。

  用科创眼光看待科技企业,用科创服务支持科技企业。萧山农商银行致力于用精益求精的科创金融服务,助力科技企业行稳致远,助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该行构建科技金融“1+N”专业服务模式,1为一家科技专营支行,N为从支行选拔出的优秀客户经理组成的专营团队,逐步探索科技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总行业务部室牵头,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会,逐步解决科技金融业务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

  针对科技企业成长特性,该行推出科技贷和人才贷,在额度、期限、利率上予以倾斜,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职能改造等,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与产业基金、券商等机构协同合作,推出选择权贷款、投贷通等创新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截至今年8月末,向1718户科技企业投放贷款金额181.32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   谱写“五篇大文章”

  近期,安杰莱科技正在进军“养老市场”,企业的产品可用于患病老人的康复治疗,正与萧山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康养机构进行合作。

  据企业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与4家医院联合开展实验,偏瘫老年患者在21天恢复期中,使用我们公司的智能康复机器人,约有90%可以恢复行走,而使用人工康复手段的同类患者,只有约30%可以恢复行走。”

  “我们跟农商行的合作已经很深入,希望该行能推出更多关于养老金融的产品。”企业创始人李博士在调研时提出。

  萧山金融监管支局有关负责人对萧山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举措表示肯定,同时在调研时提出,希望该行能坚守主业,做普惠金融的领军者;创新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完善机制,防范普惠金融风险。

  今年以来,该行围绕“五篇大文章”,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都做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该行为绿色信贷安排专项信贷额度、FTP定价倾斜、专项激励政策等。近年来,积极对接“美丽浙江”重点领域项目,持续探索创新绿色融资产品和业务模式,先后推出节水贷、排污权抵押贷款、光伏贷、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目前绿色贷款余额96.16亿元,增幅15.66%。

  为践行普惠金融,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该行围绕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重点任务,持续向三农投入各类资金。单列30亿元信贷计划,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物业经济、推进旅游经济、盘活存量资产,帮助发展萧山“米袋子”“菜篮子”“林特茶果和花木”等农村产业。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33.64亿元,比年初新增12.45亿元。与此同时,深化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强与萧山经开区、钱江世纪城、空港开发区、湘湖度假区等区重点平台对接。瞄准萧山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升级方向,走访辖内各园区企业。推广“一个园区、一张白名单、一套测额模型”的整园授信模式,推出“信易贷”系列产品,实行多样化担保方式,满足企业转型升级融资需求。至今年8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1193.92亿元,增幅12.21%,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759.59亿元,增幅9.60%。运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今年来已累计为5418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施257.43亿元无还本续贷。

  该行逐步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增强适老服务能力。设立136家丰收驿站和121个便民服务点,让老年人不出村办理基础金融业务。加快网点适老改造,配备老花眼镜、点钞机、爱心专座等设施,开通“老年人优先”服务通道,逐步上线智能填单系统,推出大字版手机银行浏览界面,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延伸服务半径,在周边社区较多、基础条件较好的支行试点,为社区人员特别是老年居民提供具有“交流休闲、文化娱乐”功能的专门场所,满足老年人日常非金融需求。二是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初步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库,构建理财、保险、信托等收益稳健的养老理财产品体系,满足不同阶段养老金融需求。三是守护老年人权益。围绕“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等主题活动,成立专业金融服务队伍,深入社区文化礼堂、养老社区等地,开展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高息理财等保护老人资金安全知识讲解,为银发一族构筑金融安全防线。

  该行持续加快数字金融赋能行动。推出数驱类贷款“市民易贷”。2023年在区农业农村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等支持下,该行开始建设“农户家庭资产负债数智系统”,依靠数字化授信模型生成特定授信额度,实现“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数据化”,农户动动手指就能一键贷到资金。2024年该行结合小额标准化系统,深化与大数据局合作,完善数智系统一期“农户模块”,推广二期“居民模块”和“新市民模块”,全面提升辖内市民(农户、居民、新市民等)客群金融服务覆盖面。至今年8月末,已建档农户23.87万户,有效建档覆盖率99.57%,户均授信56万元,贷款12443户、21.63亿元,较年初增加1945户、6.48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萧山农商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公益
   第07版:生活
   第08版:财经
助企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