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咖啡采收

  采收顶级的咖啡果实,我们得聊聊那些遇到的难关。首先,地形就是个大问题。高质量咖啡得种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所以很多咖啡园都坐落在那些崎岖的山坡上。可以想象,在那些树丛里穿梭,还真得有点冒险精神,但这确实是每个咖啡园的日常写照。

  机械采收在巴西那些高海拔又平坦的地方很流行。大型庄园开进咖啡树丛,用大型机械一震,浆果就纷纷落地。不过,机械采收也有短板,就是容易混进没熟透的果实。咖啡树枝上熟的、没熟的果实都有,机器可分不清,一股脑儿全收了。收完后,还得费劲地挑出熟的和没熟的,还有那些掉下来的枝叶也得清干净。虽然机械采收成本低,但质量通常会打点折扣。

  速剥采收法也十分常见,因为很多地方地形限制,还是得靠人工。速剥法就是工人们一次性把一整枝的果实快速剥下来,速度快,但精准度就差点了。不过,这种方法不用昂贵的机器,也不需要平坦的地形,就是收上来的果实还得再筛选一遍。

  要说最靠谱的还是手摘采收法,想要高质量的咖啡,这招最管用。工人们只摘熟透的浆果,没熟的等它熟了再摘,这可是个细致活儿。庄园主得想办法让工人们只摘熟的,因为他们的工资是按重量算的,难免有人想多摘点增加重量。那些注重质量的庄园主,得特别注意工人们的待遇,还得给点额外奖励,才能保证采收质量。

  当然,人工采收也有难题,成本确实很高。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夏威夷的科纳区,咖啡价格可不低。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们也不想只靠摘咖啡为生。中美洲那些咖啡园通常得请流动工人,他们会到处跑,因为各地的采收期都不一样。现在这些流动工人大多来自尼加拉瓜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找足够的工人采收,对咖啡园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采收完后的浆果还得经过筛选,不能让没熟透的和过熟的坏了好事。在一些条件有限的地方,全靠人工筛选。而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他们可能会用水的浮力来筛选,把浆果倒进大池子里,熟透的会沉底,没熟的会浮起来,这样就容易分开了。整个过程虽然有点繁琐,但为了保证咖啡的质量,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归隐或不如你所期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咖啡采收
悲伤的物理学
动物化的后现代
亲爱的爸爸
有时我想成为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