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国航海家绘制海景图:两地港湾扬起一种风帆

  本报讯 (记者  童宇倩)一幅描绘布列塔尼的海湾,数艘帆船正缓缓起航,红色风帆点缀着蓝色的海面;岸边,穿着法国传统服饰的女人和孩子向远去的帆船挥手告别。

  一幅表现中国沿海的港口,四五艘帆船迎风起航,大红色的风帆也是画面的焦点;近处是码头,一位渔夫正弯腰地为停泊的帆船刷漆。

  法国航海家冯克礼(Christian Fardel),以湘湖历史为灵感,创作了一组展现百年前的中法海景画,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

  在湘湖畔工作多年,冯克礼对这片水域有着独特的情感。“湘湖的宁静与广阔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布列塔尼的海边,那片海承载了我的童年记忆。”

  冯克礼说,画中的人物是他的奶奶和姑姑,正与即将出海的爷爷道别。“那时候的海上充满了未知与危险,告别的一刻,可能就是最后一面。”

  湘湖畔的跨湖桥遗址,激发了他对中国港口的灵感。通过书籍,冯克礼了解到跨湖桥遗址是世界帆船运动的发源地,因为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就在这里被发现,8000年前这里很可能是通往大海的港口。从那以后,他便开始研究世界航海史。冯克礼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中法两地相隔万里,却有着相似的传统工艺。

  他指着两幅画作中的红色帆船解释道,过去的帆布通常用棉布制成,容易损坏。为了延长帆布的使用寿命,人们会将松树皮磨粉加水煮沸,制成红色“汤汁”,再将帆布放入其中煮染,棉织物在煮沸时会收缩,因此具有防水性能。一百年前,中法两地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一传统工艺来保护帆船。

  “这是多么奇妙的共通点。中国和法国,在相似的生活挑战前,用同样的智慧与韧性,给出了相似的解决方案。这份跨越时空的共鸣,跨越了国界,也超越了时代。”冯克礼补充道,“这是我创作这组画作的切入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太阳花
   第08版:教育
老虎洞村来了个做陶艺的“文化特派员”
区领导督导检查网络餐饮和校园食品安全
我区举行“我为发展献一策”对口协商活动
书画印大赛展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进校园
法国航海家绘制海景图:两地港湾扬起一种风帆
三围村:“三围芹菜”要申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