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谢迪)2024年12月29日,是小张出狱的日子。寒风阵阵,小张的父亲早早等在监狱门口,手上拿着一件为儿子新买的羽绒服,“马上就是新年了,过新年穿新衣,希望你能迎来新生。”
从之前的不闻不问,到如今心中记挂,短短一年,这个父亲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巨大转变?
2023年,不满18周岁的小张,因盗窃罪被提起公诉。取保候审期间,小张又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两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主审该案的萧山法院法官高洁说,小张瘦瘦弱弱,染着一头黄发。整个庭审过程中,他蜷曲着身体,低垂着脑袋。尤其让高洁印象深刻的是,小张的眼神中满是忧伤和迷茫。高洁曾翻阅卷宗,并在判后走进少管所,对小张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理法教育。
原来,小张的父母在他两三岁时便离婚了。小张由父亲抚养,父亲又忙于工作,小张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父亲再婚,便很少关心小张,小张也觉得自己是个没人要的“野孩子”,早早辍学,混迹在娱乐场所。
“法官阿姨,我不知道帮别人把偷来的黄金卖掉也是犯罪,我以为只要不偷就没事了。”“离开这里后,我还有未来吗?”少年向高洁不断倾诉着忏悔和担忧。
“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高洁安慰小张,“你要以此为戒,改过自新,以后还是可以收获光明的未来。”在判决书的最后,高洁也给小张留下一句寄语——“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孩子的经历,触动着高洁。高洁认为,家庭教育的缺位让他未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更造成了他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判后,高洁向小张的父亲老张讲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张告诉我,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很渴望你的爱。你眼中那个堕落的、退步的、不听管教的‘坏小孩’,在以种种信号提醒你,他遇到了困境,需要你看见他、理解他、帮助他。”
同时,高洁还结合办理过的类似案件,向老张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鉴于在小张取保候审期间,老张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职责,导致小张又犯罪,法院依法向老张发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令》。
这份指导令中,法院严肃地指出老张家庭教育的缺失,并给老张下达了几个“任务”——在小张服刑期间,每月至少通过书信或探望的方式,与小张进行一次深度沟通,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以及在监狱中的表现,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定期到法院,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一次次谈话,一条条法律条文的拆解,老张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些年,我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往后我会多陪伴、关心他,成为一个好父亲。”老张忏悔地说。
司法是守护青春的最后防线,也是护航成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萧山法院建章立制,创新探索“三合一”审判模式,成立少年审判团队,通过案中教育、案后帮扶,融爱于法、寓教于审,不断强化少年审判专业化建设。同时,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开展校园辩论赛、暑期研学等活动,努力做好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一次次全新的尝试、一项项温暖的举措,如同雨露一般,浇灌着“幼苗”,守护着他们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