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静小区” 何以宁静?

  ▲桂语江南轩小区志愿者测噪声

  ◀莱茵传奇小区盖的降噪玻璃房

  ▼湘域湾小区宁静小区创建宣传牌

  莱茵传奇小区一片静谧

  ■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方圆 傅黎黎

  去年年初,“宁静小区”创建工作入选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萧山区第一时间印发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动员城区7个街道的多个小区开展申报创建。

  在街道、社区、物业的共同努力以及小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下,截至去年年底,山水苑、尚美名府、四季华庭、高运莱茵传奇等33个小区顺利完成创建,并成功入围杭州市第一批“宁静小区”名单。

  何为“宁静小区”?为什么要创建“宁静小区”?成为“宁静小区”的背后又有什么规律?

  触发点:

  噪音污染投诉居高不下

  引发“宁静小区”创建

  楼下的广场舞音乐震天响、沿街商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机动车“嘀嘀嘀”喇叭乱鸣、周末一大早就被邻居家装修的电钻声吵醒……住在小区,谁没有经历过这些情景?刺耳的噪音打扰了居民原本宁静的生活,噪声污染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不要小看噪声污染,它被大家称为“看不见的隐形杀手”,是一种对公众干扰最直接、最易感知的污染。长期暴露在噪声污染环境下,将对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从而降低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据统计,2023年,杭州市噪声信访11.6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7万余件,占比达61.15%。

  噪声污染来源种类复杂,具有瞬时性、偶发性、不规律性等物理特性,受个体敏感程度影响较大,而现行法律部分条款未明确具体监督管理部门,在治理上存在多方面难题。为此,杭州市以宁静小区国家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声环境”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构建宁静小区建设新体系。“宁静小区”创建工作也顺利入选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

  什么是“宁静小区”?据《浙江省宁静小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宁静小区”当然不是完全没声音,它是指通过噪声污染控制,声环境质量达标、居民满意度较高,能为居民生活居住、学习办公提供安静人居环境的小区。

  成为“宁静小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管理办法》中做了规定:必须位于城市1类和2类声环境功能区,小区背景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不应超过所在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昼间低于55分贝、夜间低于45分贝,2类昼间低于60分贝、夜间低于50分贝);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或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实际入住率不低于70%;周边无突出的噪声污染问题,不存在因交通运输噪声、外部经营性社会噪声、广场舞活动等产生的长期反复的投诉。

  除此以外,《管理办法》还明确了关于宁静小区申报与建设、评审与命名、管理与复核以及保障与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宁静小区建设实施期不超过1年,自评达标后,生态环境分局向设区市生态环境局提交评审申请。评审通过后,设区市生态环境部门或市美丽办授予宁静小区称号,颁发铭牌公布。省级宁静小区评选不定期进行,授予称号后公布。首次授予宁静小区称号的小区可获激励奖励。

  宁静小区称号有效期3年,若存在噪声污染问题或影响较大的投诉事件,仍无法达到建设指标要求的,取消称号。称号有效期满后,可自愿申请复核,符合指标要求的,有效期延续3年。

  核心问题:消除“家门口”的噪音困扰  各小区使出妙招

  “宁静小区”创建的核心问题是噪声控制。

  《管理办法》对建筑施工、家庭娱乐、宠物饲养、小区娱乐和体育锻炼、交通运输、垃圾清运车等多种领域的噪声建立了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如严格控制装修作业时间,要求家庭娱乐(电视、音响、歌唱、乐器演奏等)不影响邻里,规定公共场所宠物外出时间,在公共区域活动时控制音视频播放音量、减少降低垃圾清运噪声、禁止小区商铺在夜间(20:00-次日6:00)和中午(12:30-13:30)休息时段使用高噪声机具、使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等行为。

  针对实际情况,萧山各个小区都亮出了噪声治理小妙招。如蜀山街道广和公寓联合社区与物业开展小区井盖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污水井、电力井等各式井盖,将老旧、晃动、磨损的井盖统一更换,解决了“咣当咣当”的噪音源头;盈丰街道奔竞社区在垃圾运输车侧边及底座加入减震垫,减少垃圾清运过程中垃圾桶的撞击声;钱江之光名城小区对北门地下车库出入口的地面进行改造并拆除了地库环岛,有效降低了车辆进出车库产生的噪声。

  除了降噪“硬”手段,潜移默化的“软”宣传也在同步进行。城厢街道尚美名府小区所在的梅花楼社区组建了“宁静小卫士”小分队,由小朋友作为宣传队伍的先锋队,向人们传递“静音降噪,守护宁静”的理念;盈丰街道创建小区开展以“宁静泡泡浴”“宁静大转盘”“宁静小集市”等多种主题的宣传活动,逐步提高了居民对宁静小区创建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2024年以来,我区聚焦群众身边常见的交通、家庭娱乐、装修等九类小区噪声源,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困扰群众“家门口”的噪声难题。创建期间,累计治理小区道路长度1385米,道路窨井盖651个,通过安装橡胶垫或水泥封堵对287处排水井进行加固,缓解了因道路破损产生的车辆通行噪声。

  另有15处水泵房、91处电梯、26处儿童游乐设施、62处健身设施、31处垃圾投放点等小区共用设施设备噪声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同时,新安装的28个噪声自动检测设备、12个噪声显示屏与新增的40个手持式噪声检测仪,大大加强了小区噪声数智监测预警能力。

  制约要素:晋级“宁静小区”  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个“宁静小区”,试图找出它们背后的共同点。

  蜀山街道财和湘域湾建于2014年,位于潘水路北,沈家里路西,人民路南,是一个非常安静的纯住宅小区。湘域湾南侧有一条小河,再往南是学校,就像竖了两道屏障,很好地隔断了来自潘水路上的车水马龙声。沈家里路也不是主干道,来往的车辆不多,加上北面是连片的住宅,一直延伸至人民路;东面是空地,使得整个小区像是被包围在里面,安于一隅。

  除了地段,小区里的绿化也很丰富,从高大的棕榈树、樟树、榆树、松树、柏树、槐树,到中等个头的柳树、柚子树、桂花树、枇杷树,再到低矮的灌木丛、着地的草坪,就像打造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大花园,偶尔传出一两声鸟叫,或飘出孩子们的嬉戏声,反而将整个居住环境映衬得更加静谧。草坪里立着一些宣传牌,上面写着“降噪靠大家  宁静你我他”“宁静创造和谐  噪音污染环境”,倡导大家一起守护小区的宁静。

  北干街道桂语江南轩小区于2020年交付,住着570多户人家,也是一个偏于安静的纯住宅楼盘。小区的东、西、北侧各有一条马路,但都与马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走在小区里,几乎听不到外面的车辆声。

  经调取“民呼我为”平台投诉数据结果,小区周边无突出的噪声污染问题,不存在因道路交通噪声、外部经营性社会噪声、广场舞活动等产生的长期反复的投诉。

  在小区地下车库入口处,一条写着“宁静小区 家的港湾 心灵的栖息地”的大红的横幅悬挂着,向居民们传递出“静音降噪,守护宁静”的理念。居民俞爱玲阿姨表示,平时小区里很少有人大声喧哗,大家开车进出也不鸣喇叭,到了晚上9点,单元大厅里就安静下来,跳舞、讲话、嬉戏的大人小孩都不见了。

  “我们小区物业对噪音控制挺严的,如果到了晚上9点以后还有人在跳舞或发出大的声音,就会出面制止。现在居民们都养成了习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大家都有一个好心情。” 俞爱玲告诉记者。

  记者在探访莱茵传奇小区时,看到每个单元楼外面造了一个玻璃房。一问才知道,这是为了防止电动自行车下坡刹车发出刺耳的噪音,从而影响楼里的居民。

  “之前有不少居民反映,电动车下坡时发出的刹车声让人感到很难受,社区便想起了这一对策,隔音的效果还挺好。”青茵社区党支部书记任健解释道。

  小区东侧有一个地下车库入口,之前住在10号楼的居民不敢开窗户,晚上经常会听到车子驶过下水道时发出的“哐当哐当”声。为了还居民们一个安静的环境,小区开展了减速带、雨水井问题专项整治,对松动的路面砖和井盖进行固定,对下水道上面的一排井盖进行整体更换。“现在好了,车子进出时基本上听不到声音,对于我这种容易失眠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居民钱阿姨高兴地表示。

  从记者实地探访的情况来看,要成为“宁静小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几个条件一样也不能少。一是小区的建造时间不太久远,属新小区或次新小区,小区的基础设施还没有老化损坏,不会制造出太多的噪音。二是地理位置上具有先天性的安静基因,即周边没有大马路、建筑工地、工厂等产生大量噪音的源头。三是居民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比较高,向往宁静的居住环境,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故意制造噪音,一起用心守护小区的宁静。

  记者手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噪声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朋友的小区就在高架边上,她对睡眠的环境要求比较高。自从高架开通后,她在夜里经常被车子疾驰的声音吵醒,即使在窗上挂了三床被子隔音,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朋友选择了换房,搬到了小区内最里面的那幢楼,离开高架远远的。装修时,她还用上了双层隔音玻璃,以换回一个安静的小空间。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长时间处在吵闹喧哗的环境里,容易让人血液上涌,心生烦躁,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噪音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危害身体健康,降低生活幸福感。由此,拥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萧山有33个小区已通过杭州市“宁静小区”评审。创建成功后,如何长效保持“宁静”?除了使用噪声自动监控系统,实现精准“测”噪,智能“溯”噪外,还要借助网格力量,发动群众一起管理小区的噪声污染问题。

  如拱墅区将噪声问题进行闭环处置,建立了“1560”高效闭环工作机制(1分钟派单、5分钟到达现场、60分钟内解决问题),将街道、部门及社区、物业、志愿队、管理队、楼道长、保安等基层网格员力量统筹起来,将着力点落到网格单元内。据统计,目前80%的噪声问题通过网格员协商劝导得到有效化解,实现在基层微循环、社区内循环,少数疑难问题则由街道层面兜底,基本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拱墅的做法,萧山的各个小区同样可以借鉴。只有大家一起行动,才能真正守护家门口的宁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萧友圈
   第08版:专题
“宁静小区” 何以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