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迎春花

随咸丰扶犁的萧山人

  ■傅浩军

  中国古代的皇帝,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每年开春之际,都要率领众臣举行籍田之礼,扶犁亲耕,以作重农表率,祈求农业丰产,五谷丰登。

  明朝时,皇帝在京城设立祭拜神农的先农坛,位于北京正阳门外西南三公里,内设观耕台,作为皇帝检阅农耕的地方,观耕台前耕作的那块农田有一亩三分地。后来,“一亩三分地”还被人们引申为“自己的小地盘”之意。

  清朝取代明朝后,沿袭了籍田礼仪。

  咸丰皇帝即位后,依祖制每年春季举行仪式。有几次,他因腿脚不便,派了恭亲王、睿亲王等,代为行礼。

  咸丰六年初,又到了耕耤时节,礼部上报了耕耤时间、从耕三公九卿官员名单以及相关安排。

  名单中,有一位萧山人。汤修,字敏斋,浙江萧山人,道光十九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侍读、福建道、云南道监察御史、顺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卿。

  其时,大清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耀武扬威,而太平天国兵势正盛,北方捻军又起,太平军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幸而僧格林沁击败北伐军,形势向好。

  咸丰皇帝总算心情稍好,况且祭祀耕耤乃国之重典,遂决定亲诣行礼。

  耕耤前,咸丰皇帝在宫中斋戒了两天,汤修等众官员则在家里斋戒。

  前一日,咸丰又阅视耕耤各项目,如祭祀先农的祝文、耕耤礼用的农具、谷种等等。随后,汤修、顺天府尹负责将这些护送到先农坛,安放到相关位置,做好一应准备。

  这天早上,咸丰皇帝穿着祭服,乘坐龙辇,出紫禁城,大队人马前往先农坛。

  到先农坛后,咸丰祭祀先农,宣读祭文。

  礼毕,咸丰到具服殿脱下礼服,换上龙袍。汤修等各级官员也换蟒服、补服。

  籍田礼开始。

  籍田中间的一畦地,是皇帝亲耕之地,两侧为三王、九卿耕作之地。

  咸丰走到田里,南向而立。其时,早有耕犁、耕牛立于田里,大宛两县令把犁,农夫护在左右,帮助牵牛、扶犁,以及撒种、覆土。

  咸丰左手执鞭、右手扶犁,躬下身子,用力推犁耕地。三推三返,后又加推了一次。然后,他到观耕台,观看众人耕地。

  接着,郑亲王、肃亲王、恭亲王三位亲王,兵部尚书周祖培、都察院左都御史文彩、吏部左侍郎瑞常、户部左侍郎肃顺、礼部右侍郎杜乔羽、刑部右侍郎国瑞、工部右侍郎基溥、通政使司副使汤修、大理寺少卿宝青等,他们纷纷走向事先准备好的耕具,各自用力推犁,耕作起来。

  汤修随众臣一起推犁耕地,九推九返。

  其时,除了汤修,参与耕耤还有一个萧山人——东城兵马司副指挥韩第梧,他武艺高强,且能诗文,平时负责巡查逮捕盗贼、管理囚犯,以及疏理街道、防火禁令等相关事务,他忠于职守,勤于任事,确保居民生活稳定和城市有序运行,屡屡得到上级首肯,多次赴圆明园,咸丰皇帝引见。

  咸丰皇帝耕耤亲耕,韩第梧亦随驾其中,他还写了诗文:銮舆前导两提炉,兵仗森严侍从扶,细草轻花承委佩,诸臣寂静敢喧呼。宰官左右把犁耕,脱却龙衣下辇行,邦本由来民食重,君王事事为苍生。

  众人推毕,返回原处。

  最后,顺天府府尹率一众农夫,将籍田耕完,又有官员、农夫进行撒种、覆土。

  耕耤礼结束,咸丰皇帝按例赏赐农夫耆老,然后打道回宫。

  而今,杭州玉皇山下八卦田,即为南宋籍田遗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专题
随咸丰扶犁的萧山人
邻里共养小松鼠
寻踪牛埭古址
农小孩子笔下的世界
剪马兰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