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烟事

寻踪牛埭古址

  ■来永祥

  横筑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是义桥镇湘东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义桥镇的最北端。

  虽然这只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落,但其背后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形成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以前。

  相传,春秋末期,横筑塘西侧还是一片汹涌波涛的浦阳江江面,为了抵御上游洪水和下游钱塘江潮汐的冲击和侵蚀,越国大夫范蠡在此督造修建了一条横筑塘至湘湖石岩山的江堤,这就是萧山历史上最早的西江塘了。筑堤期间,范蠡将自己的马鞭不经意地插在附近的小山坡上,想不到第二年山坡上长出了黄竹,几年后漫山遍野竹海深深。小山取名为黄竹山,村落则叫黄竹塘。由于越语发音“黄”“横”同音,“筑”“竹”同音,久而久之,黄竹塘就叫横筑塘了。而“范蠡遗鞭”也成了一个历史典故。

  村落中,有一处“牛埭”遗址,相传也为范蠡所筑,但已无史料考证。牛埭,又叫拖船坝,即设立在河道中的拦河坝,将船和货物从外江拖曳到内河,起先是用人力拖曳,后改为牛拖,所以称之为牛埭,相当于码头和货运中转站。此牛埭建于宋代是有史料记载的,据《萧山湘湖志》载:“横筑塘北接湖塘,西接河岸,在湘湖之外,河通义桥之水”。据《南史顾宪之传》《杭州古港史》记载:“宋,始立牛埭,杭州共筑四座,古浦阳江的南津、北津牛埭,钱塘江北岸的柳浦牛埭、南岸的西津牛埭”。据考证,现在就只剩下这处的南津牛埭了。牛埭虽建于宋代,但渔浦古渡在宋以前应该就有,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里是浙东浙西的交通要冲,所以说,这里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

  南津牛埭南北连接横筑塘老街,不足一里,但宋时却盐铺、米铺、当铺、钱庄等一应俱全,不下百余家。河浜内往返于绍兴、宁波、萧山以至于湖州、苏州的商船官船,川流不息。那不足百余户的小村落,居民姓氏有20多个,可见当时是一个人来人往的活码头。现在,当地人仍叫这里为“南津埠头”。据《埭上黄黄氏家谱》记载,明代进士、鲁王府长史黄九皋的始祖曾迁徙于此,后才向东搬迁至如今的蜀山街道知章村。这一族,现在仍称埭上黄黄氏,埭就是指的这个牛埭。

  清代诗人来鸿瑨在《舟过横筑塘》中写道:“荒坝拖船争踞埠,渔家晒网拾临河,土翻高垄耕黄犊,水涨横塘泛白鹅”。反映了横筑塘此时的河塘景色,“横塘棹歌”也成了湘湖的古八景之一。

  2013年,横筑塘牛埭遗址,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当地还建了横筑塘牛埭陈列馆,将遗址得到永久的保护。

  时光流逝,岁月悠悠。南津牛埭,静静地卧躺在这里,见证着岁月的过往和时代的蝶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专题
随咸丰扶犁的萧山人
邻里共养小松鼠
寻踪牛埭古址
农小孩子笔下的世界
剪马兰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