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略迂回破釜沉舟 乡贤孙处的高光之战

  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秦将章邯引兵攻赵,大败赵军。赵王急向各路诸侯求援,然而秦军强大,诸侯联军一个个畏缩不进。只有项羽无所畏惧,带领楚军前往援救。楚军渡河以后,项羽为激励士兵勇往直前,传令凿沉船只,砸掉饭锅,全军只带了三天的干粮,直奔巨鹿。将士们在有进无退的情况下,生死不惜,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战,终于大破秦军。

  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破釜沉舟,形容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破釜沉舟学霸王,兵分数路宜长驱。”六百年后,东晋孙处也上演了这么一出雄壮故事。

  ■文/ 傅浩军

  卢循作乱,南京告急

  孙处,字季高,杭州萧山人,是刘裕的部将。刘裕时为东晋将军,南征北战,武功赫赫,后代晋自立,成为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

  东晋后期,战乱不断,孙处骁勇善战,随从刘裕征战各地,立下了诸多战功。五斗米教教徒孙恩造反,攻克绍兴,进攻宁波,北击海盐,声势浩大,朝野震动。刘裕领兵东征,转战各地,绵延数年,最后打败了孙恩。孙处随从刘裕出征,每战挫敌,建立了功业;其时东晋政局混乱,群雄并起,孙恩起兵更是消耗了朝廷兵力,大将军桓玄乘机篡位称帝。刘裕又率众起兵匡辅晋室,经过几年征讨,终于歼灭了桓玄。灭桓玄之战中,孙处又征战有功,朝廷多有封赏。

  义熙五年(409),刘裕北伐南燕,战争旷日持久,直至第二年二月,晋军攻克南燕都城广固,南燕灭亡。此战,孙处又立下了首功。

  其时,晋朝正值多事之秋,晋军北伐之际,广州刺史卢循趁机起兵作乱,朝廷急召刘裕回师。

  卢循是孙恩的妹夫,孙恩死后,卢循带着残兵逃到广州。其时,东晋无力征讨,于是招抚卢循,封他为广州刺史。由此卢循也就消停下来。然而,在刘裕发兵北上、京城空虚之际,卢循认为时机成熟,联合始兴相徐道覆再次起兵造反。

  叛军聚众达十万之数,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各地郡县或望风而逃或被击溃。

  东晋各地战火四起,眼看叛军进逼南京,而朝廷无军可派,于是急召刘裕回师迎战。刘裕当即任命广固官员,安排防务,安排晋军分批回撤。孙处连夜拔营,星夜返程。

  叛军兵势正盛,势不可挡,水路两军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直指南京。

  刘裕大军日夜兼程,总算在四月初到达南京。刘裕的到来,令人心稍定。可是,迎接大军的大臣们一看,心里又没有底了,大军征战大半年,而今已是疲惫之师。其时,各地溃败的晋军人马也纷纷退入南京,更是流言四起,盛传叛军强盛。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慌作一团。

  南京危在旦夕。

  面对兵强马壮、声势浩大的叛军,大臣们对刘裕能不能挡住叛军没有信心,纷纷进言劝说晋安帝渡江躲避兵锋。

  是战是逃?确实,刘裕此时面对的危机甚于北伐。然而,叛军逼近,人心浮动,皇帝一旦逃离京城,军队必然士气尽失,土崩瓦解,并且,皇帝即使逃到了江北就能够安稳了吗?

  刘裕深思熟虑后,决意死战,坚决不同意皇帝渡江。

  在刘裕的坚持下,皇帝总算没有渡江逃去江北。

  战略迂回,海上远征

  大敌当前,刘裕临危不乱,迅速安定军心,安置伤员,然后调兵遣将,派出将领防守各个要塞。

  孙处迅速集结所部人马,驻守要塞,修筑城池,又动员军民,大量砍伐树木,在外围用木桩制成栅栏,构筑起了新的防线,坚决把叛军挡在南京之外,形成相持局面。

  两军相持数月,激战多次,叛军始终没有什么进展,显露出疲惫之态,只得转攻他地。

  南京之围得解。

  南京转危为安,可是叛军主力还在,纵兵西进,形势依然严峻。

  于是,刘裕开始组织战略反攻。他招募新兵,打造战船,又调派各路兵马追击叛军。

  如何才能快速击溃卢循,并最终将叛军剿灭呢?

  刘裕自信能够剿灭叛军,但战事恐会旷日持久,也许会持续几年的时间,会打得很艰苦。该如何尽快剿灭叛军、结束战争?刘裕看着地图,忽然眼前一亮:打击叛军,除了一路从陆路南下,把叛军打回广州,其实还可以走水路,坐船出海,直达广州,直接打击叛军的大本营。到时晋军主力南下,败退的卢循就没了退路,两路夹击之下,定可将叛军一举歼灭。

  于是,刘裕提出派兵从海路袭击广州。

  众将士听了,一个个脸色沉重,太险了!怎么能从海上进军?要知道叛军擅长的正是海战。卢循跟随孙恩起义开始,就经常在海上作战,善于倚仗水路展开军事行动,很多场战斗都是从海上发起攻击的。卢循拥有比较先进的水军,装备一流,具备强大的战斗力。他积累了丰富的水战经验,若陆战失利,就逃到海上,官军也无可奈何,所以朝廷多年来一直未能将其消灭。

  此行路途几千里,这般战略大迂回自古没有。晋军缺乏海战经验,如何应对台风天气,如何隐蔽前行,如何上岸补给淡水、食物,等等。远征军险关重重,在途中,从海路袭击,路途遥远,耗时又长,如果在海上遇到叛军,只怕会全军覆灭;即使在海上没有遭遇敌军,能不能顺利登岸也是未知数,因为海边肯定驻扎着卢循留守的水军;就算远征军顺利到达广州城下,作为卢循大本营的广州,城池高大险峻,易守难攻,区区几千人马到了城下,能不能打得下广州?

  出兵,也许能够出其不意端了卢循的老窝,但这支奇兵也很有可能有去无回。况且当前正面战场已经打得非常艰难,怎么能分兵?艰难的抉择。

  卢循擅长水战,再从水路出击,岂不是自找死路?不光刘裕的将领们没想到,恐怕卢循也不会想到。

  对,刘裕赌的就是卢循也不会想到,不会在海上设防。

  这又是一次豪赌,赌注也不小。赌赢了,能够出其不意端了卢循的老窝,为剿灭卢循增添重要砝码。赌输了,这支奇兵将有去无回,在兵马不足的情况下损失三千将士不是个小数,数十船只的覆灭也不是个小数,晋军没了船只如何抗衡卢循强大的水师。

  但刘裕赌了。

  主意已定,派谁出征?攻伐南燕已经损兵折将,而今刚刚打完南京保卫战,各地将领在继续和叛军作战,其实没有多余将领可派。此去千山万水,凶险无比,谁能担此重任?刘裕思虑再三,认为萧山人孙处勇武,且有谋略,北伐南燕他第一个攻进广固,南京保卫战又以栅栏阻击叛军,此行除了他没人能够担此重任。

  这是一步险棋,走赢了能挽救国家于危难,走不赢,白白损失几千人马,到时候朝廷上下将彻底对刘裕失去信心,皇帝再渡江出奔,那么刘裕还能不能支撑大局也未可知,国家将面临覆灭的危险,形势不可预料,历史或将改写。

  孙处征战天下,生死不惜,而今国家危亡之际,他毫不犹豫领命。

  这一年的八月,刘裕郑重地和孙处约定,各路大军接下去将进行战略反攻,逐步收复失地,到年底前一定能够打垮叛军,孙处必须在叛军退到广州之前拿下广州,这样才能断绝败退叛军的退路,和大军呼应,一举歼灭卢循。

  此举关系重大,是剿灭卢循的关键,刘裕带着将领们亲自到江边送别孙处。

  孙处领兵三千,带足粮草,义无反顾出征。

  破釜沉舟,奇袭广州

  大海之上,波浪滔天,远征军一路艰难行进。果然,卢循并不以海路为意,在海上并没有遇到叛军。

  一路辗转,提心吊胆,孙处躲过了各地叛军,克服种种困难。三个月后,海岸线终于依稀可见。远征军长途奔袭,供应不足,将士们已经极度憔悴,眼见终于到达目的地,将挑战叛军,一路的疲惫一扫而光,纷纷绷紧了神经,磨刀霍霍,准备迎战。

  十一月初,一天凌晨,远征军的船队悄无声息慢慢向岸边靠拢,准备靠岸。忽然,天居然起雾了,而且越来越大,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将士们无不心头振奋,真是天助我也!

  海岸边,卢循留守的大小战船依次排列着,驻防的兵士没有发现远征军到了。

  远征军顺利靠岸,全速登陆。

  登陆后,孙处的将士们制服了守卫的叛军,又命令士兵点燃叛军的船只,将船只全部烧了。叛军少了船只,就不能在海上横行。

  忽然,一个士兵向孙处提议,把自己的船也都烧了吧。

  孙处皱起了眉头,周边的将士们都面色凝重。这意味着什么?自断退路。

  孙处是一员猛将,自然知道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如果远征军今天打下了广州,这数十条船也没什么大用,烧了就烧了;如果今天打不下广州,远征军也不准备坐船回去了,更不能把船留给叛军。

  孙处略一思索,果断下令,“烧 !”

  火光中,将士们默不作声,饱餐一顿后收拾刀枪,扔掉辎重装备,扔了锅碗瓢盆,悄悄向广州城推进。

  孙处进军到距离广州城十多里时,城里的守军还是没有察觉,一路未遇有规模的抵抗,路遇的一些散兵都被远征军轻易制伏。

  广州是卢循的大本营,城池自然修得高峻严整,易守难攻,守军兵精粮足,人数也不少,还有几千人。留守的也是精兵强将,守城应当不在话下。

  孙处率军来到城下,趁着大雾四面围城,下令发起猛攻,三千勇士个个不惜生死,奋勇当先。

  广州守军遭到攻击才如梦方醒,忽然天降神兵,他们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凭借城池拼死抵抗。无奈晋军来得太突然,守军根本没有任何防备,一时未能迅速调集兵力,有效组织防守。

  背水一战,将士用命,远征军前赴后继,折损了许多士兵,苦战了一整天,终于攻克广州,将晋军旗帜插到城头之上。

  入城后,孙处的军队军法严明,与民秋毫无犯,第二天天亮后,城里的百姓还纷纷打开家门,焚香迎接晋军。

  孙处一边安抚当地民众、加固城池,一边又腾出手来,派出人马平定了岭南各郡,使卢循彻底丧失了后方根据地。

  孙处一举攻克广州,刘裕又赌赢了。当然,这时候刘裕不知道孙处占据了广州。

  战事的形势正朝刘裕预测的方向发展。

  起初,卢军势盛,一副攻灭晋军的态势。然而,刘裕在等到大军恢复元气、部署停当后,就开始组织反攻。一时间两军相持,不相上下,可是几仗下来,叛军就显出了败势。

  晋军各路兵马开始逐步反攻,打得叛军节节败退。

  卢循一路败退,退向广州,准备凭借广州的坚固城池据守,以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即使广州守不住,就再逃到海上。不料,正在败退途中,卢循得到消息,广州已经失陷。卢循大惊失色,又将信将疑。南方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刘裕大军一直和自己互有攻伐,难道有人马能飞过去攻打广州不成?等探清晋军是从海上偷袭了广州,卢循懊悔不已。卢循擅长水战,料想刘裕不敢在海上和自己抗衡,所以沿海并不设防,可是刘裕偏从水路进军了,真是“大意失广州”。

  广州是卢循的大本营,丢掉广州那是要了卢循的老命。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怎么办?其时,卢循在败退途中集结起散兵游勇,兵力还有不少,而孙处只是一支孤军,人马不多,于是,卢循依旧进军广州,以图收复。

  叛军没有了退路,是拼命攻打,孙处孤军作战,更是殊死抵抗。两军恶战了二十多天,叛军损兵折将,还是打不下广州。这时,晋军已经进入广东境内,刘裕派出一支人马日夜兼程,增援孙处。卢循受到了两面夹击,不敢恋战,只得挥军转往交州。孙处和援军合兵一处,追杀叛军。卢循一再败逃,后在交州被杀。

  在刘裕的这次豪赌中,孙处再立战功。

  在风雨飘摇的东晋,孙处随刘裕四处征战,为东晋的社稷安危立下了汗马功劳。孙处去世时,朝廷追赠他为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侯官县侯,食邑千户。

  孙处的骁勇善战,忠心耿耿,是刘裕可以托以重任的一个重要将领。孙处帮助刘裕攻伐各地,平定天下,也为刘裕日后走上皇位立下了卓越功勋。孙处去世两年后,刘裕还在念及孙处的功劳,又上表朝廷请封,认为要论扫平叛军的功劳,实在以孙处的功劳最大,往年对他的封赠,还不能算是优厚。于是,朝廷念其功绩,再赠交州刺史。

  秦末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成为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数百年后,杭州萧山人孙处破釜沉舟击破叛军,也成为古代战史上战略大迂回的经典战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影像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悦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第Z01版:今日瓜沥
   第Z02版:今日瓜沥
   第Z03版:今日瓜沥
   第Z04版:今日瓜沥
战略迂回破釜沉舟 乡贤孙处的高光之战
区老教师合唱团 获三个全国大奖
梦中未比丹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