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中未比丹青见

  ■文/ 潘开宇

  昨夜,我又在梦里见到你了。隔着石桥烟波,如水光阴,我努力想要看清楚你的眉眼,你的忧伤。身畔人潮汹涌灯火辉煌,而你渐行渐远,容颜飘忽。恍惚间山鸟啼鸣,惊起我晓梦初醒。终于,你最后的身影也如云烟般彻底消散在我眼前了。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阙《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姜夔写给初恋情人的。故事的开始,花好月圆。合肥肥水之畔,年轻的词人邂逅一对歌女姐妹,相谈甚欢,更是与姐姐互生情愫。只可惜,他少年孤贫,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为生计一生转徙江湖,十余年相处中虽然琴瑟和鸣,却始终聚少离多,更因为家无余粮不敢耽误佳人,终于在一次分离后他们彻底失去了音讯。从此音尘各悄然,很多年以后的一个元宵节之夜,词人又梦见了他的恋人,醒来后惆怅伤怀,不能自抑,写下了这首词坛名作,也被称为是姜夔最沉痛深情的代表作。

  从《诗经》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起始,到汉乐府的“遥遥不知君何处”,再到唐诗的“魂魄不曾入梦来”,相思从来都是文人笔下不可或缺的主题。尽管浩瀚文字,珠玉在前,姜夔的“梦中未比丹青见”仍以意境空灵,蕴藉悠长,成为众望所归的上乘之作。生离的忧伤,苍茫云海间不复相见的惆怅,即便丹青墨迹淡去,梦中身影渺渺,她仍是他指尖心上的牵念,百转千回。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宋词三百首》中,他一人独占17首,以清空高洁,灵动自然的词风闻名。姜夔与同时代的文人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交好,留下很多文坛美谈。他少年成名,21岁时有感于金兵南侵后曾经繁华富丽的江南名城扬州,已成断壁残垣的萧条景象,写下《扬州慢·淮左名都》。起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一直是后人难以超越的经典。

  只可惜,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却是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与恋人离散之后,姜夔曾多次留连合肥,徘徊在他们初见时的赤阑桥边,不思量,自难忘。直到鬓先丝,直到人间别久不成悲。此后,他江南江北客居他乡,任月光清寒,梅下吹笛,仍是,无处寄相思。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影像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文化·悦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第Z01版:今日瓜沥
   第Z02版:今日瓜沥
   第Z03版:今日瓜沥
   第Z04版:今日瓜沥
战略迂回破釜沉舟 乡贤孙处的高光之战
区老教师合唱团 获三个全国大奖
梦中未比丹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