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北宋秦观的《鹊桥仙》词,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特别是结句最有境界,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成为歌咏爱情的千古绝唱。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中的龙女也有如此境界,“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她非常依恋马骥,却不忍以夫妻之爱夺膝下之欢,明知是永别,依然送夫君回家尽孝。
高尚如龙女,自古少有。
■文/ 傅浩军
遭遇颠倒
聊斋中写了很多书生,马骥也是。
马骥字龙媒,生活在一个商人家庭,他聪慧过人,文采出众,还有才艺,且长得一表人才,堪称聊斋第一美男子。
其时,他的父亲年老体衰,无力奔波,就让儿子继承父业。
一次,马骥去海外经商,不幸遇到了台风,船只倾覆,货物尽失。马骥侥幸抱得一块木板,在海上漂浮了几天几夜,来到一个怪异的国度,开始了他的神奇之旅。
这里的人都非常丑陋,他们一看见马骥,好像是见到了妖怪一般,都惊叫着四散逃走。马骥不明所以,但也由此没有饿死,他一到饭馆门口,吃饭的人即夺路而逃,他就坐下填肚子。
不久,马骥又来到一个山村。此地正是大罗刹国,离中原两万六千里,该国怪异的是,看重的不是学问,而在相貌,且美丑颠倒,以丑为美,极丑即极美。马骥如此俊美,在他们看来自然是最丑的了,如同妖怪。
还是执戟郎有见识。执戟郎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他眼睛突出,胡须卷曲得像刺猬。年轻时出使过许多国家,唯独没有去过中国,听祖上说那里的人极丑,而今看到马骥才知道是真的。执戟郎很兴奋,赶紧去报告国王,国王听闻,欣然下令召见。可是,有人说马骥样子怪异,怕国王受惊吓。国王于是作罢。
有一次,马骥酒醉,心情怅然,即涂抹煤灰扮成张飞的模样,拔剑起舞,唱起戏来。执戟郎一见很是惊喜,认为马骥这样很美,就让他保持又黑又丑的样子,又一次向国王推荐,终于得到了国王的接见。国王看到马骥很是欢喜,又问了一些中国的情况,马骥都一一陈述。国王大加赞赏,赐宴款待,又封他为下大夫。
然而,纸还是没包住火,时间一长,一些官员怀疑马骥的面目是假的。眼看又要被打回原形,马骥赶紧跑路。他带着国王的赏赐回到了山村,把财宝分给了那些村人。
村人很是感激,其时正逢海市,就带他一起去寻求珍贵玩物。
这是罗刹海市前半部分的故事。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罗刹海市,人们往往注意这前半部分,有人读到了美丑颠倒,有人读到了辛辣讽刺,然而,后半部分也很精彩很神奇,海市中还有一位明媚的女子,有情有义,其故事令人唏嘘。
雄才放光
由此,马骥又开始了一段新的神奇之旅,也是翻身之旅。
海市是不定期的海上贸易集市。届时,各地人等拿着奇珍异宝贩卖,附近十二国都会赶市,那里还时有仙人出没。只是海市不常有,只有当一种朱鸟飞过时,七天后才有海市。
马骥一行航行了三天,远远看见水云荡漾之中,亭台楼阁层层叠叠,各处赶来贸易的船只纷纷聚集。
不多会儿,他们来到城里。这里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只见集市上摆放的货物,全是奇珍异宝,光彩夺目。因祸得福,这次还来对了,因为马骥本来就是做买卖的,熙熙攘攘中,他左顾右盼买东西,还一眼看中一对赤玉莲花。
否极泰来,连番而来。
其时,有一位少年骑着骏马带着随从过来,集市上的人纷纷避让。龙宫太子其实是来巡查街市的,来了生人,他一眼就发现了,就问从哪里来。罗刹的遭遇令马骥后怕,不知道海市又会有什么经历,恭恭敬敬地行礼回话。然而,太子见马骥姿容俊美,与众不同,是来自中国的,觉得有缘,非常礼遇,还热情地请他去龙宫。
太子给了马骥一匹马,一行人出了西城,走到海岸边,马匹嘶叫着直接跃进水中,马骥吓得失声喊叫,却见海水自动从中让出一条路来,两边的水像墙壁一样屹立着,所过之处,海水又自动合拢了。
一会儿,看见一座宫殿,富丽堂皇,高大雄伟。他们下马,一起进殿。龙王高坐殿上,两边文武大臣、虾兵蟹将站列。龙王获悉客人来自遥远的中国,很有才气,又见马骥长得眉清目秀,气质不凡,很高兴,一番问答,马骥也彬彬有礼,对答如流。龙王暗自称赞。
龙王点头说:“寡人早想一睹中国人物风采,今日得遇先生,实是幸会,先生想必亦有屈原、宋玉之才,烦劳写写海市,望请不要推辞!”腹有诗书的帅哥,在罗刹成了妖魔,而今终于得到了认可,马骥赶紧叩头答应了。
龙王命人笔墨伺候,端上水晶砚、龙须笔、雪光纸、兰香墨。马骥略一沉思,即挥笔成文,呈献殿上。龙王诵读之后,拍案赞赏。龙王又命人将赋文给诸位大臣传看,大家无不夸赞。如此大才光顾龙宫,实是一大喜事,龙王于是召集龙族,举行盛宴。
骥是能一日行千里的良马,比喻贤能,马骥这下名副其实。
神仙眷侣
马骥的才学品貌,龙王很是欣赏,酒过几巡,他抚须对马骥说:“寡人有个爱女,许配给先生如何?”马骥慌忙离席站起,惭愧地表示感激,连连答应。
龙王见马骥答应了,大喜,对左右吩咐了几句。一会儿,几个宫女即扶着龙女出来,佩环声响,鼓乐齐奏。两人即刻拜了天地。马骥偷眼一看,那龙女明眸善睐,落落大方,真是一位仙女。他激动得心中怦怦乱跳。龙女拜完天地,在宫女的簇拥下走了。
不多时,宴席散了,年轻的宫女挑着宫灯,引着马骥进了一侧的宫殿。殿内烛光辉映,喜气洋洋,珊瑚床上装饰着玛瑙翡翠,帐子上的流苏缀着斗大的明珠,床上的被褥都又香又软,无不令人陶醉。龙女华服浓妆坐在那儿,马骥细看龙女,温柔明媚,善解人意,越看越欢喜,书中自有颜如玉真的成为现实。
第二天天刚亮,又有许多美貌的丫鬟前来侍候,站满两旁。
马骥起床后,上朝拜谢龙王。龙王封他为驸马都尉,并把他写的赋文传送各个海域。诸海龙王都派出特使前来祝贺,纷纷送来请柬邀请驸马赴宴。于是,马骥身穿锦绣衣衫,坐着青龙所驾的车子,前呼后拥,遍游诸海。
马骥马龙媒,成了龙王的乘龙快婿,真是天缘巧合,从此“龙媒”的名字,也传遍四海。
其时,龙宫里有一棵围可合抱的玉树。原本子虚乌有的这颗玉树,蒲松龄大写特写,描述得真切如画。树干晶莹透彻,叶子类似碧玉,树荫细碎浓密。马骥和龙女常在树下啸歌吟唱。树上开满着花,偶有花瓣掉落,发出铮铮的声响,拾起来看,像是红色玛瑙雕成一般,晶莹可爱。
此后,马骥和龙女或遨游四海,或在海上看日出日落,或成双成对出入赴宴,或看书吟诗,两人夫唱妇随,形影不离,成为天作之合的仙眷。
如此,马骥才华得以施展,真面目得以认可,且得娇妻,人生夫复何求。
三年之约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马骥和龙女正偎依着看书说话,卿卿我我,忽然传来鸟叫声。玉树上飞来一只奇鸟,羽毛金绿,尾长于身,叫声哀婉。一听这鸟叫声,马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对龙女说:“我多年漂泊在外,远离父母,每想起他们,便伤心流泪,你跟我一起回家乡吧?”龙女听了黯然失色,叹息道:“仙尘路隔,不能相陪。妾亦不忍以鱼水之爱,夺膝下之欢,你去吧。”马骥听了,亦是黯然。
马骥约她以后见面的日子,龙女已是泪水涟涟,哽咽说道:“情缘尽矣,后会无期。”听龙女此言,马骥心中一沉,忽如刀割。可是话已出口不能收回,父母也不能不看。马骥舍不得龙女,流下了眼泪。龙女为马骥擦拭泪水,凄然道:“归养双亲,见君之孝。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
龙女又说已有身孕,让马骥给孩子取个名。马骥想想说:“若是女的就叫龙宫,若是男的即名福海。”龙女又让马骥留下信物,马骥就拿出了海市买的一对赤玉莲花。龙女说:“三年后的四月八日,请君泛舟南海,还你骨肉。”马骥心中凄凉,却自我宽慰,或许还有转机,既然能见儿女,那也能见到龙女,到时候自己留下便是。
龙女给马骥准备了行装,又用鱼皮做了个口袋装满珠宝,乘白羊车送他离开大海。马骥上岸下车,两人泪眼相看,无语凝咽。半晌,龙女悄声说声珍重,即去了,再不回头,一会就走远了,海水又合拢,再也看不见了。
马骥一路跋山涉水,往家的方向赶。马骥出海漂走,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他一到家,家里人无不喜极而泣。幸好父母还都健在,马骥还能侍奉双亲。父母想为马骥娶妻,马骥不答应。马骥日日侍奉父母,极尽孝道。
马骥期待着,晚上会梦到南海的神仙生活,令他欢喜得笑出声来。他也忐忑着,梦见大海茫茫失去方向,找不到龙女,忽而在梦里惊醒,他独坐在黑夜中,心往下沉。
他日日思念龙女,扳着手指数三年期限的日子。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到约定的日子,马骥安顿好父母,收拾行装,去心似箭,急急奔往南海。
龙女的信
马骥一路辗转,来到海岸边,茫茫大海,已无路可走,海水没有为他让出一条路,也没有龙女的影子。
忽然,马骥看见有两个小孩浮坐在水面上,拍打着水波嬉戏玩耍。他赶紧把小孩拉拢来,仔细一看,是一男一女,相貌都很俊美。两人额上的花冠缀着美玉,便是那赤玉莲花。
马骥又发现孩子背上有个锦囊,打开一看,是一封信,上写:“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等等。
蒲松龄原文是以骈文形式写的,他长于用典,句式对称,读来朗朗上口而韵味无穷,充分表达了龙女的相思之情。
龙女的信很长,大意是:公婆想必安康!别后已有三年,仙界尘世隔离,盈盈一水之间,青鸟音讯难通。望着茫茫海天,我是朝思暮想。然而,想那奔月的嫦娥,尚且独守月宫;投梭的织女,也在天河惆怅。我又是何德何能,奢望永远和夫君相聚?这么一想,我也就宽慰了,破涕苦笑。别后生下一对儿女,如今已经在怀抱中咿呀学语,颇懂人们言语,也能摸枣抓梨。而今将他们送还给你,你膝头抱儿之时,即如我在你身边一般。听说你没有再娶,我此生不二亦不再嫁。我的梳妆盒里早已不存脂膏,对镜理妆也从不施粉黛。你是离家的游子,我就是游子的妻子,虽然远隔两地,我们仍是恩爱夫妻。想说的话说不完,希望你多多珍重。龙女无限企盼、引颈而望而又无可奈何的愁绪,可谓刻画得淋漓尽致。
之前,蒲松龄对龙女其实笔墨不多,此处替她写了封长信,描述出一个超凡脱俗、有情有义的龙女,读来感人肺腑,令人唏嘘。
马骥反复读着龙女的信,泪流不止。果真不能再见龙女了,马骥心中大痛,大喊龙女。
海水茫茫,极天无际。马骥呆立岸边,任海风吹拂。
蒲松龄结尾结得好。海市,海市蜃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