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周珂
杭州亚运会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近年来,萧山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呈现,打造出更舒适优质的文旅资源,将亚运带来的流量,变为萧山文旅的“留量”。赏湘湖烟岚、感郊野激情、探千年古韵,都成为深受市民游客赞誉的体验。
风光悠游 打卡景点
“对,头再侧一点,手往后放。”湘湖水街的桥上,“咔咔”声响个不停,五六个摄影师在为从上海过来的小童拍照。“跟朋友抢到了亚运会的门票,是晚上的,想着难得来一趟,我们特意做了攻略,这里湖光山色与古风古韵相交融,值得好好拍一波。”
八千年文明,三万顷碧波。作为萧山文旅的鲜明标识,亚运会开赛以来,湘湖人气愈发更旺。家就住在湘湖边的周阿姨告诉记者,水街开了很多特色茶饮小店,大家沿湖而坐,品茶尝鲜。城山广场也是外地游客打卡最多的景点之一,多是家长带着孩子过来,“越王城山拥有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春秋末期古城墙遗址,特别适合让孩子感受历史的传承与厚重。”
以赛事兴文旅,借力亚运会,湘湖乘势而上,在“双节”期间开展了多场亚运相关的活动,如萧山非遗市集、文艺表演、迎亚运展览等。在世界旅游博览馆·潮生厅开展的杭州2023奥林匹克博览会则与亚运会同期举行,“该博览会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题,免费向公众开放,大家可以在湘湖体验亚运热情。”
此外,钱江世纪公园、江寺公园、东巢艺术公园、南江公园等萧山各大公园人流如织,不仅特色分明,还举办各类活动,让游客在City walk中读懂萧山这座城市。比如,融合宋韵文化与植物文化的亚洲花卉主题园在钱江世纪公园开园,凝聚丝路千载意象、铭刻亚运团结友谊,为各国参赛者、游客充分展现了杭州生态之美与亚运精神。
乡村漫游 全域亚运
中国首枚克柔术项目金牌在临浦体育馆产生,“虽然看不太懂,但现场的人很多,氛围相当好!”从杭州主城区过来的李女士表示,比赛开始前,还专门带孩子去了一趟横一村。“她特别喜欢那个鸭棚咖啡,能够与小鸭子亲密互动。半山腰的柿林,竟然还有‘综合体’,萧山乡村的发展真的超乎想象!”
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武术和卡巴迪两大赛事的承办地,瓜沥喊出了掷地有声的“亚运兴镇”计划。其中,位于航坞山脚下的棒垒球场热闹非凡,“很喜欢棒球,趁着来看比赛,我们来这里逛逛。”一位抢到足球票的外省游客跟朋友一起来这里感受棒球氛围,“听说中国女子棒球队训练基地也在这里,希望能够扩大棒球的影响力!”
其实,亚运在萧山全域已然掀起了一股风潮,把乡村变成了天然运动场。素有“郊野运动”之名的戴村,不仅在辖区内打造了8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20公里骑行道和14公里彩色林带,还做了全省“首个吃螃蟹”的尝试,在各村安装智慧共享体育亭,只需扫码便能免费取用相关运动器材。
下午5时,从杭州主城区驱车过来的两家人打好了羽毛球,又带孩子在永兴河堤旁看起了潮水,“我们不仅体验到了‘互联网+体育’的便捷服务,还亲身感受了山水之间的野趣,小朋友嚷嚷着下次放假再来。”
义桥镇内的寺坞岭游步道、以楼塔镇岩上村为起点的百药山游步道、西小江绿道(衙前段)……旅客三三两两,玩得正嗨。为浓厚亚运氛围,萧山深度梳理和挖掘山水肌理、生态基底,完善游步道建设,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选择。“领略自然风光,开启山野间的‘森呼吸’,人还不多,正是假期的好去处。”一位游客这样说。
文化遐游 触摸历史
在噼啪作响的火焰声效中,走进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一楼的“土与火之歌”展馆,孩子们聚精会神看着先辈们盘土、制陶、烧制,还能钻进窑炉内部,近距离体验古人烧陶环境。10月1日,该博物馆开始试运行,记者近日前来“尝鲜”,发现游客还真不少。保安表示,当天上午、下午都已约满,只有全天时段的还有余量。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印纹硬陶为主题的主题博物馆,千年陶艺与前沿科技的碰撞,更是让游客直呼来对了,“在陶忆新绘项目中,小朋友们随意选择器型、图样,对着屏幕作画,就能生成专属陶瓷,我家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浓厚了不少,说回家之后要好好把今天的见闻写下来。”
萧山博物馆《盛世永兴——萧山历史文化陈列》,则紧扣萧山“潮”文化,串联起古越文化、运河文化、湘湖文化以及钱塘江文化的亮点及重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萧山历史文化;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江寺)内设主题陈列“梦回运河——浙东运河萧山特展”,成为大家了解运河历史人文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萧山乡村博物馆悄然兴起,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如今年上榜2023年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的浙东运河衙前展示馆和王华炎纪念馆,前者介绍了浙东运河衙前段的整体形象、发展变迁、功能价值、特色文化及对衙前产生的深远影响,后者大力推介王华炎老师的事迹,传承和发扬着红领巾路灯精神。
萧山有着八千年文明史,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透过历史遗留的“碎屑”,领略先人的智慧和风采,既增长了见识,又陶冶了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