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8项风险因素 快来自测

气温骤降警惕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在天气寒冷时,人体的血管也会收缩,如果脑血管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这种收缩会导致脑组织供血更差。此外,就像天冷时河水流动不再湍急,人体血流速度同样也减慢了,这就会导致血液淤滞,变得黏稠。在血管收缩痉挛和血液黏稠的“双重作用”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也会升高。

  以下8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家可以对照自测——

  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心瓣膜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或未知。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质量指数超过26)。

  8.有脑卒中家族史。

  以上8项,出现一项得1分。如果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且无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预防脑卒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

  2.控制好血压。35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次,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3.控制好血糖。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4.控制好血脂。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就要测定1次血脂。

  5.戒烟。所有人都应该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危害。

  6.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7.健康饮食。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8.科学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约40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

  9.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心梗、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以上疾病人群的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复查,接受专科医生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财经
   第06版:萧山记忆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小记者
从数贸会看数字贸易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国家卫健委: 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
我国将开展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2024年度“国考”开考
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
8项风险因素 快来自测